中国发展网讯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2025年迎新年主题活动上,甘孜州色达县杨各乡上甲斗村幼儿园里飘出欢乐的歌声。全村28名适龄儿童满脸笑容的背后,是驻村工作队、村集体、县教体局等多方努力的结果。
教育帮扶践初心
多方筹建村幼儿园
“真是太感谢驻村工作队了!村幼儿园投入使用三个月,现在已经成为村里娃娃们的乐园。”色达县杨各乡上甲斗村党支部书记泽它滚说。
据了解,上甲斗村全村393人中,0-16岁孩子166人,是全乡学龄孩子最多的一个村。由于上、下甲斗村共建的幼儿园位于下甲斗村,距离上甲斗村路途较远,许多村民忙于农牧劳作加之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无暇接送孩子,幼儿入园率远低于周边邻村,整体教育普及度全乡最低。
2023年8月25日的一个夜晚,看着电脑前即将完稿上报色达县委组织部和县教体局的《关于上甲斗村活动中心基础上改建村过渡幼儿园的请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派驻杨各乡上甲斗村第一书记陈永平思绪万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陈永平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始终秉持“教育从娃娃抓起”“教育改变命运”的育人理念,自2023年7月20日他到上甲斗村驻村以来,村里孩子接受教育的问题就一直牵动着他的心。为了更全面摸排情况,陈永平与驻村工作队进一步扩大走访范围,走进了上下甲斗村幼儿园和杨各乡小学。事实上,因为地广人稀、区域人口不均衡等特殊情况,色达县还没有完全实现“一村一幼”,一般是两至三个村共办一个幼儿园。在摸清了“入园率低”的症结后,在村子建一所幼儿园,实现全村幼儿就近入学的念头在陈永平心中越来越强烈。
经过多次实地考察,陈永平认为因地制宜利用现在村活动中心公共设施及周边篮球场等基础建造村过渡幼儿园,能够减少投入、缩短工期、最大程度利用公共资源,是最为经济可行的办法。陈永平将改建幼儿园的想法向学校进行汇报后,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与支持。随即,陈永平通过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完善相关细节,逐步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改建方案,经请示乡党委政府后,上报县委组织部和县教体局审批。
用心用情促成长
全村28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2024年6月15日,上甲斗村迎来了县委组织部和县教体局关于同意改建幼儿园的批复。一个现实的难题却摆在眼前,建园的资金哪里来?由于县里原来没有计划上甲斗村单独设立幼儿园,因此县教体局没有专项资金。在工作队的努力争取下,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交通部中国公路勘察设计协会、温江援色达工作队、甘孜州住房公积金中心等定点帮扶单位纷纷为幼儿园的修建捐赠资金,县教体局、村集体经济也为幼儿园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资、资金支持,筹建幼儿园首要的资金难题总算得以缓解。与此同时,在村两委的组织下,村里的党员干部、青壮劳力纷纷为幼儿园的施工建设群策群力、投工投劳。
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村工作队会同村两委的组织协调,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历时近两个月,从院坝平整、地面硬化、房屋新建,到厕所、饮水管道改造、墙漆粉刷、地板安装,一个崭新、漂亮、布局合理的村幼儿园和村两委活动中心展现在大家眼前。
幼儿园建成后,县教体局为幼儿园配置了两名教师负责教学工作,并安排了两个公益性岗位负责园内的清洁与伙食。2024年9月正式开园后,上甲斗村村民送孩子入园学习热情高涨,全村28名适龄幼儿全部实现就近入园,琅琅的读书声、活动的嬉笑声萦绕着整个幼儿园,同时也为村活动中心增添了不少活力。
“每次跟孩子们在一起,一声声‘叔叔好!’‘阿姨好!’‘谢谢你们!’让大家心里都是甜滋滋的。”杨各乡党委副书记更登格西说,这补齐了乡村幼教短板。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长期以来致力于民族地区全学链的教育帮扶工作,在幼儿教育、“3+2”中高职贯通培养、“9+3”高职单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困学生资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如何更好地让教育帮扶发挥实效,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这是陈永平和驻村工作队思考的问题,“场地有了,如何按照县教体局要求和指导,整合更多资源参与到幼儿教育服务中,将是驻村工作队下一步重点谋划和落实的事情。”(王紫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