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通讯员严钰娜 记者富庆熙报道 2月5日一早,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横村镇凤联村党委委员徐爱明将大米、面条、药膏、纸巾等生活必需品娴熟地装进面包车,独自开上山路,准备把这些物资送到大青山下的一户居民家。
徐爱明是风联村“宅急送”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成员。这个2月1日组建的12人团队,已经为全村超过650余位村民提供服务,采购并配送大米49袋,面粉13袋,玉米面40袋,挂面44桶,大蒜23斤,方便面40箱,食用盐7箱,酱油42瓶,矿泉水12箱,日常用药15次......
之所以会组建这样一支队伍,是因为近日疫情防控形势愈加严峻,横村镇全镇范围出行管控力度升级;而凤联村下属6个自然村的2500余位村民中,很多都零散分布在大山中。为了在抗击疫情期间保障这些村民的正常生活,凤联村村两委就想到从6个自然村的党员中,紧急抽调12人组成凤联村“宅急送”党员志愿服务队,为村民统一采买日常所需生活物资。
“宅急送”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汇集村民需求。为提升效率,成员们们以6个自然村为单位,划分6个小分队,在各自然村村民微信群中发布采购信息,最后汇总形成采购清单。考虑到部分高龄老人不会使用手机,各小分队详细梳理每家每户情况,筛选出年纪较大的独居老人,通过电话为他们提供“代购”服务。徐爱明告诉记者,“宅急送”不需要跑腿费,配送过程的油耗等额外开销都由村两委承担。
食材、药品、日用品......购物清单上的商品多种多样,起初,为了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宅急送”团队成员要辗转好几家商店去购买。“保障好村民日常生活,疫情防控工作才能进行得更加顺利。”“宅急送”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凤联村党委书记余伟标说,“宅急送”团队的党员们始终把村民需求放在第一位,渐渐的,就算有时成员没办法买到村民“下单”的物资,大部分村民也能表示理解。
凤联村的这支“宅急送”党员志愿服务队,是众多奋斗在战“疫”一线党员的缩影。
记者了解到,自从1月下旬开始实施出行管控,横村镇全镇卡口700余名执勤人员24小时值班,对过往卡口的车辆和人员进行信息登记。2月4日全杭州市管控升级以来,横村镇24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均自发成立党员“突击”小分队,招募党员志愿者360余名,对于集中隔离的人员,镇村干部、医护人员、网格员组成专班,每天发送一条提醒注意事项和隔离剩余天数的短信,并上门送饭、量体温、消毒,同时做好情绪安抚工作;对于居家隔离的人员,横村镇每户安排两名党员干部24小时值守,做到定人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