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让拉祜村寨变个样”

2020-10-27 15:06     中国发展网

“我最大的愿望是让家乡的群众能过上富足的日子,让马鞍山变个样。”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勐朗镇大平掌村党总支南囡联合党支部书记、马鞍山村民小组组长胡生说。

3

胡生,作为马鞍山村民小组土生土长的拉祜族,他是寨子里第一个中专毕业生。2013年10月,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和自己的创业梦想,胡生放弃了年收入超6万元的大平掌村医工作,回到马鞍山村民小组担任年收入仅有3000元的村民小组会计。2015年4月胡生在当选为马鞍山村民小组组长后,在党和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借助华能集团真情帮扶拉祜族聚居区“直过民族”脱贫的契机,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马鞍山美丽乡村建设,真正“让拉祜山寨变个样”,马鞍山村民小组也成为华能集团帮扶“直过民族”脱贫攻坚的示范点。

从“脏乱差”转变为“文明村”

8

马鞍山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有农户48户17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44人),是勐朗镇最偏僻最落后的贫困山寨。曾经的马鞍山村容村貌极差,牛粪、垃圾随处可见,进寨道路崎岖难行,发展产业因地理位置因素等影响困难重重,村民吃苦受穷、意志消沉。家乡的穷困让从小在马鞍山长大的胡生心里十分难受。怎样才能为家乡尽一点作为马鞍山儿子的责任呢?2013年10月,胡生决定放弃年收入超6万元的大平掌村医工作,回到马鞍山村民小组担任年收入仅有3000元的村民小组会计,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胡生回到家乡后,积极逐户了解村民的家庭情况、发展需求,并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华能集团帮扶拉祜族聚居区“直过民族”项目,动员村民踊跃参与到安居工程项目建设中,仅仅用5个月的时间,马鞍山就完成了安居房建设、窜户路路面硬化、寨子亮化工程,还建盖了文化活动室,家家户户有了卫生间并安装了太阳能,实现了人畜分离。

4

有了新房子就要有新生活。针对拉祜族村民发展意识淡薄,个别村民酗酒、蹲在墙根晒太阳“等靠要”的“懒汉”思想,胡生觉得转变生活方式是脱贫奔小康的第一步。2015年4月胡生在当选为马鞍山村民小组组长后,立即主动与定点帮扶单位对接,达成共识,从建章立制抓起,制定《马鞍山村民小组村规民约》,认真整治“酗酒风”“赌博风”及“等靠要”思想。同时,胡生还主动报名到党校参加培训学习,到文山州、红河州学习产业发展模式及管理经验;在定点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胡生带领村民代表到澜沧县国家级文明村糯福乡老迈寨参观学习,帮助村民提升文明素养。参观学习归来后,胡生召开村民大会,对寨子公共卫生区域进行到户责任划分,使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为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扶贫与扶志并行,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开起了“幸福超市”(寓意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月开展文明打分和环境红黑榜评比,分数高的农户可以在“幸福超市”用分数兑换商品。通过勤劳奋斗、实干苦干,让昔日的“等着政策送小康”转变为今朝的“自强实干奔小康”,真正让群众从精神上立起来,在生活上富起来。潜移默化中,村民们的认知不断发生改变,文明程度逐渐提升,家里打扫得窗明几净,摆放物品规范整齐,现在的马鞍山村民小组已然成为周边村寨争相学习的“文明村”。

5

打好“四张牌”,让群众富起来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产业发展也需要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在曾经几次的失败经历,面对群众的质疑和害怕,推广产业难上加难,但是,胡生坚持不懈地挨家挨户做动员、劝说,针对马鞍山村民小组地势崎岖、热区资源不明显、村民文化水平低的实际,胡生与驻村干部精心研究后提出了要着力打好“四张牌”。

一是基础产业牌,即:巩固稻谷、玉米种植及甘蔗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传统地位。马鞍山最大的优势是耕地多,户均超60亩,所以传统粮食种植不能丢,在保证粮食种植的前提下,继续巩固发展甘蔗产业,由于紧邻勐滨糖厂,地缘优势较为明显,近300亩的甘蔗一直是马鞍山村民最“看得到钱”的产业。

2

二是新兴产业牌,即:依托国家退耕还林等产业政策,动员村民大力发展坚果、花椒等新兴产业。充分运用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鼓励村民种植坚果、花椒,国家每亩补助1600元/亩,这是一个很大的增收渠道。5年后坚果、花椒挂果投产,又是一笔稳定的收入,目前马鞍山农户共种植坚果450亩、花椒255亩、柠檬60亩。

7

三是旅游产业牌,即:依托华能集团打造的马鞍山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马鞍山距县城仅18公里,是澜沧县域半小时旅游生态圈的组成部分,在华能集团的帮扶下,目前已投入500万元打造马鞍山“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马鞍山乡村特色风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下一步将成立马鞍山乡村振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马鞍山拉祜梦想村”的品牌营销理念,着力打造四季水果园,特色农家乐,休闲栖息地,马鞍山品牌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开发独特的旅游资源、山场资源和淳朴的民风,让游客迎得来,不想走、还想来,建设一个留得住乡愁,也吸引得了游人的美丽马鞍山。

6

四是转移就业牌,即:大力开展劳务输出。马鞍山目前产业链还没有形成,群众依托现有产业还无法脱贫致富。2019年,马鞍山先后向省内外输出劳务47人(户均1人),人均收入在每月2500元以上。今年复工复产后,马鞍山已经有30多个村民外出务工,其中有15人参加了县政府组织赴上海劳务输出。通过劳务输出,不仅给群众增加了收入,也为山村带来了新的观念。

不忘初心,带领群众“治穷根”

眼看“让拉祜山寨变个样”的愿望一步步实现,胡生深知,只有提高文化素质才能真正“治穷根”。为了鼓励村民重视教育,让每一户贫困户的孩子上得了学,胡生自己购买了一张二手面包车,在接送自己孩子到县城上学的同时,主动承担起每周免费接送困难家庭的孩子上下学的任务,现在胡生的面包车每周五和每周日都载着马鞍山的未来,往返于县城和马鞍山。在大家的相互影响下,马鞍山的村民也开始重视教育,村里的文化程度明显提高,村里从想找到一个读完小学的孩子都很困难到现在已经有了大学生,送孩子上学已经成了村民们的普遍选择,寨子里没有一个辍学的孩子。

村民在胡生的带领下,真正从精神上立起来,在生活上富起来,素质也明显提升。今年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马鞍山村民都有了“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村民小组脱贫发展委员会成员自发到户逐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村口设卡;村民自发自制口罩,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安排部署,提倡少出门、不聚会、不聚餐,并组织捐款,胡生作为党员,带头捐村民小组长一个月工资200元,全村48户村民均参与捐款,共计2980元。看到村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爱国情怀,胡生深感欣慰。

1

勐朗镇大平掌村马鞍山村民小组就这样“里里外外”悄悄变了样,胡生那个“让拉祜山寨变个样”的愿望成了真。勐朗镇大平掌村马鞍山组于2016年摘掉了穷帽子,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不足2000元,到2019底达到8143元,村民搬进了安居房,村容村貌“净齐好”,被列为华能集团帮扶“直过民族脱贫攻坚”示范点。如今的胡生是马鞍山组村民们信赖的“当家人”,如今的马鞍山村民小组是脱了贫的美丽拉祜山寨。(张涛)

【责编:予笙】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