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彝良县龙街乡龙街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充分发挥耕地面积广、优质土地多、自然环境好的优势,用好用活集体经济公司这一产业发展红色引擎,通过聚力一村干群、培养一批能人、打造一个产业,以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筑就产业致富路,实现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目标。
一、强化党建引领。龙街社区通过建强党组织,把干部群众凝聚在一起,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和村干部,让党支部成为“挖穷根”的战斗堡垒, 以“党支部+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群众”的形式,通过组织技术培训、创造就近务工岗位、多种形式入股创收等,抓住自身资源优势,发展无公害果蔬种植这一致富产业,组织带领群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主题宣讲,教育引导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二、培育能人带动。龙街社区2名党员先后被评为县级致富带头人,社区党总支充分利用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由两名致富能人与一名村总支委员分别任组长,成立3个由党员干部带头的赶集组,拓展周边乡镇市场;村“两委”干部轮流到县城“赶早市”,推广、批发产品;组织基地带头人,参加了农村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特色种植业”专题培育,助其开阔眼界、提升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引领能力。同时,邀请果蔬种植技术过硬的党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开展种植技术交流培训,补齐产业发展技术短板,降低投资风险。同时,“主题党日”+技术培训,将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纳入党组织“主题党日”,将基地作为乡党委党校外景教学点,开展种植技术交流培训,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组织化管理,帮助党员、群众致富增收。
三、盘活集体资产。通过对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盘点资金、摸清“家产”,整合有限资源,挖掘发展原动力,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龙街社区集体经济公司以参股的形式在新街安置点门面改建了全乡第一个生鲜果蔬冷库,再以固定资产租赁的形式出租给合作社,既形成了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又切实提高应对种植业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拓宽增收渠道。由社区致富能人牵头领办了彝良县进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集体经济公司开展合作,加强产业发展组织化,聚散为整,全力奔赴小康路。一是多途带贫增收。蔬菜基地被评为县级扶贫车间,用工优先雇用贫困户,且贫困户还能自助选择劳务折资或土地流转金等多种形式参与入股,保障其“旱涝”保收。同时,以基地为中心,通过技术培训、定制收购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二是坚特绿色种植。在技术人员技术支持下,坚持施用农家肥,按照绿色标准实行无公害化生产,以生物防虫技术确保蔬菜零污染,已申报县级无公害认证,市场认可度高。例如:大棚种植的小西瓜在上市时供不应求,均由客户主动到大棚采摘,且价格为一般西瓜的两倍以上。为适应不同的种植需求,着力形成塑料大棚、小拱棚、地膜覆盖和露地生产“四种模式”并举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群众在实地参观后,对种植果蔬项目有意向的,可获得基地无偿技术支持。三是取得进场门票。由合作社与彝良县辰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为社员打通营养餐销售渠道,通过合作社让社员拓宽销售渠道。
五、持续聚力增收。2019年以来累计流转群众土地120余亩,建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大棚47个,面积16000余平方米。在引进技术人员的全程指导下,成功种植小西瓜、哈密瓜、草莓、黄瓜、番茄、辣椒、莲花白等绿色果蔬,实现销售收入20余万元,为群众增加资产性收入36000余元,累计发放果蔬基地工人工资15万余元,户均增收7142元。2020年实现年产值30万余元,辐射带动群众转移就业20余人,年累计发放果蔬基地工人工资18万余元,实现年人均增收9000余元。2021年以来,继续新增了无籽石榴、阳光玫瑰葡萄、红玫瑰葡萄、水蜜桃等新品种,并探索以多品量少的形式,确保各类果蔬都能及时销售出去,避免产品积压造成损失。大棚采用多种类轮种的形式,最大化的发挥大棚作用,增加其经济效益。(彝良县龙街乡党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