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江:打好乡村“人才牌”,培育振兴“生力军”

2022-09-21 16:01     中国发展网

去年以来,四川省南江县以创建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为统揽,大力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全方位引进、培养、使用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南江县被评为全市人才工作先进县。

聚焦体制机制,健全管才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指导、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工作制度,研究制定“1+8”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乡村人才5年智力支持工作方案,梳理45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逐一细化工作措施。创新实施人才倍增、人才培育、人才援助、人才激励“四大工程”,强化村党组织书记、新型职业农民、乡村专技人才等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制定“基层治理人才十条”“现代产业人才九条”等刚性政策,在全市率先落实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贯通,66名乡镇事业人员享受中高级职称评聘。纵深推进县乡村三级人才工作机制改革,着力打通乡村人才工作“最后一公里”,全县414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人才智囊团”,借助“乡贤会”、志愿者服务队等,将内外人才资源有效整合,形成各级齐抓共管,共谋振兴的良好局面。

聚焦多元主体,强化引才措施。鲜明“英才向南.江来有我”工作主题,大力实施“南雁归巢”计划,吸引优秀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反哺乡村,通过对内挖掘、向外招聘、公开选聘等方式储备乡村后备人才1200余名。持续推进头雁培育工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等,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达95.2%,配齐配强“头雁”人才队伍,常职干部中大学生比例超过30%。针对重点专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布乡村振兴急需紧缺专业目录,实施“专员+兼员”引才计划,在省内外合作高校、科研基地委派引才专员,依托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驻点招商工作队,各明确1名招商队员担任引才兼员,定点靶向引才。去年以来,共引进种源选育、农科农技等方面紧缺人才149名,其中优秀硕博士研究生22名。柔性引进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津贴的农业专家6名,14名“候鸟型”专家在黄羊、银花科研所工作,培养了县内科研人才70多名。优化现有人才供给,组织全县1.6万余名农村实用人才参与“才聚乡村.智汇振兴”书记项目,到乡村一线支农、支技。

聚焦能力提升,创新育才平台。全面升级“南江英才培育计划”,首批遴选培育40名“南江英才”支持乡村建设。依托巴中村政学院,实施名师优课计划,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培育20名“学科带头人”、打造10堂“一师一优课”,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6000余人,1200多人创办领办经济实体,270余人成为市县创业典范。实施练兵计划,建立完善轮训机制,对党政人才实行乡村一线轮岗锻炼,提高党建领航、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基层治理“四种能力”。实施耕读计划,依托职教机构,灵活采用远程授课和“送技下乡”,1.6万名农村群众接受了培养培训,培育20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今年4月,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被确定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基地。实施“一村一产业人才”“南江好社工”培育计划,428名专业人才填补了乡村急需紧缺人才短板。坚持借智育智,邀请四川省2022年“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服务11团首席专家、国家玉米产业体系专家张黎骅教授来南开展玉米和带状大豆种植技术培训,该技术被党中央2022年三农工作1号文件推广。

聚焦人才所需,完善优才服务。稳步落实乡村人才补贴福利待遇,及时兑现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补贴、基层岗位补贴、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等资金,对新引进的正高职称人才、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副高职称人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优秀人才,分别给予25万元、20万元、15万元、10万元、3万元的安家补助。探索“特设岗位”机制,对取得相应等级专业技术职称且符合岗位任职条件的急需紧缺人才,即使用人单位岗位无空缺时,也可聘用到相应岗位。强化人才发展金融支持,研发“人才贷”“科创贷”等金融组合产品,设置乡村人才贷款“绿色通道”,43个科创项目获得金融支持,37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人才创业圆梦。积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广泛培树优秀人才典型,全县共有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省级特聘专家3名,“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专家5名,“巴山优才培育计划”专家12名,农村实用人才汪其德、专技人才张国俊分别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张薇)

【责编:沈中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