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合作社放出来的股份是‘原始股’,200元一股。现在要入股的话,一股要500元了!”2月8日,在四川渠县三板镇大雾村,村民王安海向笔者分享村里的“股市行情”,脸上满是骄傲。
王安海说,2020年6月,大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成立,他第一次接触到“股份制”。对于这个现代经济概念,王安海认为“很有意思”——出钱买合作社的股份,和大伙一起搞项目,“在家里躺着就能把钱赚了”。
那时,和王安海一起“入股”的,共有86户社员。全村1612人,都是大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村民、社员、股民,三种不同的身份,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为大雾村开辟出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回过头来算笔账
“日子越算越有盼头”
“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我脱贫还没多久,拿不出好多钱来。”大雾村的村民任安均说,按照合作社的章程,村民入股是有“规矩”的,叫“只认股不认钱”。“最少买5股,每股的价格,随行就市。当年,一股是200元,我买了10股。”
起初,任安均想着,虽然自己没有什么存款,但2000元的投资,金额不算大,即便是亏完了,也能爬起来。不过,任安均还是比较关心一个问题,买股份投资的钱,到底用到哪里去了。
“合作社干了一件大事,在村里流转了130亩土地,建起了村集体经济柑橘产业园。”随着园区的建成,任安均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在大雾村,家家户户都种柑橘,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这个园区引进了优良品种,虽然是新苗,但任安均知道,只要技术跟得上,等小树苗长大了,挂果了,钱就来了。
事实,正是如此。经过两年发展,大雾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参与投资、建设的村集体经济柑橘产业园,“不知火”“春见”和“爱媛”都是特别畅销的品种,今年秋季的果实将正式上市。据农技员测算,这个产业园内,平均一亩地有60棵树,平均一棵树能收60斤,以后每年的产量都会往上走——回过头来算笔账,任安均觉得“日子越算越有盼头”。
村容村貌有颜值
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大雾村,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2017年被命名为市级脱贫摘帽先进村、“四好”村,2019年被国家森林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2020年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村民不再外出务工,选择留在村里发展。大别墅、小洋楼、特色大院……在2022年底铺设好的沥青路两旁,“挣到了钱”的大雾村村民,回到老家修建的好房子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墙面还有特色手绘,提升着村容村貌的颜值。
“对面那三栋小别墅,排成了一排,共用一个大院子,是一家三兄弟修的,漂亮吧?”站在沥青路边,大雾村党支部书记李昭雄指着远处,饶有兴致地向笔者介绍道。李昭雄身后的山坡下,则藏着两处特色大院,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院子里种满花花草草。两个大院子相邻,分别住着3家人。“两个特色大院,总共6家人,平时关系特别好。”
环境卫生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为鼓励带动更多村民参与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大雾村的脱贫户和村社干部率先示范,在整理好自家环境卫生的同时,也在带动、帮助、引导周边村民自觉打扫卫生、养成好习惯。
“客人来了,如果家里乱糟糟的,我们自己也不好意思。”村民代勤碧家中,物品摆放规范有序,厨房厕所干净整洁。笔者走访中,见陌生人来访,代勤碧立即端出一盘“不知火”热情招待。
用好用活“三资”
让村民走上共同富裕路
资产、资源、资金,是农村产业振兴最重要的几个要素。大雾村把“三资”进行了股权量化,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的模式,综合利用,统一管理,探索与众不同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国家、省、市、县的产业扶持资金,全部加起来有100万元,我们全部投入到了产业发展中。”李昭雄告诉笔者,依托现有传统的1500余亩农户柑橘种植基础,该村通过龙头带动,调动了全体村民种植柑橘的积极性,同时还统一流转整治复垦撂荒地,2022年共种植玉米、大豆60亩,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建冷藏冻库1座需20万元,购农用收割机1台约10万元,发展柑橘种植、整治撂荒地并种植玉米大豆约70万元,在大雾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测算”账单上,资金用途和监管措施一目了然。“所有村民都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他们既是主人公,也是监督员。”李昭雄说,无论是资金、资产还是资源,大雾村都在探索股权化,真正把“三资”用好、用活。
“我们不追求‘吹糠见米’式的政绩,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走。”李昭雄举例说,村集体经济柑橘产业园,通过三年发展,今年才进入全面挂果期。销售收入,他们会拿出50%扩大产业规模、改良传统品种,另外50%,只拿30%出来分红,剩余20%则用来奖励先进、帮扶困难村民,真正让全村的人一起共同富裕。(来源:爱上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