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达州市宣汉县樊哙镇金花村,一垄垄翠绿的茶树蜿蜒起伏,在一排排茶树间,早有勤劳朴实的采茶人背着背篓弯着腰,飞舞着双手采摘一片又一片嫩绿……
“我村与巴山大峡谷景区毗邻,这些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高山富硒富锌茶,力争打造成为巴山大峡谷景区‘后花园’,加快乡村旅游步伐,让老百姓吃上‘旅游饭’!”该村支部书记扈学华介绍,他带领全体村民,积极探索产业振兴之路,利用“一村一项目”发展高山富硒富锌茶300亩,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与经济发展并进之路,带领群众走向共同富裕。
宣汉县大力实施“农业兴县”战略,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坚持“策划一个优质项目、回引一批新型农民、壮大一批村集体经济”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着力打基础、促发展、富百姓,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奋力谱写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奠定了坚实的农业经济基础。
(村干部推荐农特产品)
策划“新项目” 让特色农业“靓”起来
“以前,我们种植传统稻谷,喂鸡、喂鸭,没有人买,也卖不出去,村民收入很少。现在,我们精心策划包装‘一村一项目’,大力发展优质‘塔坝香米’,不仅实现了订单式销售,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宣汉县天生镇塔坝村八组组长袁永志开心地说,“我们村能成功注册‘塔坝香米’商标,得益于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帮扶,特色农业终于‘靓’起来了。”
塔坝村第一书记周越介绍,该村积极探索创建“帮扶单位+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了“塔坝香米”品牌,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植水稻、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包装等,驻村帮扶单位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优质水稻种子,并对“塔坝香米”进行订单收购。两年来,该村已发展“塔坝香米”水稻1200亩,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这些年宣汉县以“农业兴县、工业强县、文旅靓县、开放活县”战略为引领,坚持大项目思维,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和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片区规划,因地制宜、精密构思,按照“一村一项目、一村多项目和多村一项目”分区分类进行项目包装,确保项目科学可行、特色鲜明。
“我们村策划包装‘一村一项目’,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打造盆周山区村集体经济发展样板!”胡家镇鸭池村党委书记冯涌介绍,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高标改田、以产定田、机制护田,为产业发展打好基础;从改优产业模式着力,“六个统一”规范生产经营,“稻鱼共生”粮经复合增效、“土地托管”确保有人种、科学种;为改进运行机制赋能,建立渔业总收入的1%归村集体,农户和合作社将水稻收入和渔业收入剩余的99%再按三七比例分成的“137”联结机制,“农文旅”一体发展,村支部全程监管,走出一条盆周山区农业、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共同富裕道路。
目前,宣汉县共策划包装乡村振兴特色项目536个,今年策划包装项目190个,涵盖了农特产品种植、观光休闲旅游、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等领域。
(车厘子基地喜迎前来赏花的游客)
落实“新措施” 让乡村画卷“美”起来
走进柏树镇石板梁村,十多位村民一字排开,在被村集体托管的土地上,撸起袖子加油锄草……
据石板梁村党支部书记郭光春介绍,该村针对土地分散、自主经营多、带动吸引差、经济收益低等问题,深入推进“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积极探索“村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群众”的发展模式,采取统一托管撂荒资源、统一治理托管土地、统一经营复耕生产“三条腿走路”,落实现代农业种植项目,大力发展玉米、油菜、牧草、小麦等农作物,实现了荒地变良田,农民齐增收。2022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7.8万元。
宣汉县构建了由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统筹、相关部门协同参与、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科学谋划“1+7”县域内片区发展(“1”即环县城城乡融合发展片区;“7”即七个农村片区:普光工业片区、巴山大峡谷农文旅片区、南坝商贸工矿片区、月亮坪森林康养片区、大成现代农牧片区、白岩滩高山农业片区、中河流域特色农业片区),发挥片区主导产业牵引作用,以片区为单位同步谋划,推动片区内项目在差异中实现联动发展,让乡村画卷“美”起来。
矗立在石板梁村现代农业种植项目基地的标语“昔日撂荒地,今朝变金山”,道出了该村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带来的变化。这些年,该村强力整治“鸡都不来啄食”的荒地,让撂荒地成为村民眼中的精品田与“聚宝盆”。
“宣汉县紧扣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上精准发力,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竞争优势大的产业,将村级建制调整后的产业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以弱带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局,走出一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的新路子。”宣汉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玉平说。
(仁义村千亩车厘子基地)
激发“新活力” 让集体经济“富”起来
在峰城镇仁义村千亩车厘子产业基地,只见相连成片的车厘子树开出雪白的花朵,一团团、一簇簇,不仅开出了生机盎然的春意,更饱含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仁义村党支部书记熊邦明介绍,该村大力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加快发展车厘子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目前,该村已发展车厘子1000余亩,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
以前的芭蕉镇花生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增收渠道。为改变这一现状,该村大力实施“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积极招引技术能人,通过流转土地,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集中发展羊肚菌,采取“1+1+1”的模式,村民们不仅能出租闲置土地,还能进基地务工,村集体通过合作社统一的运营管理,并传授栽培技术和管理知识,形成集体增实力、村民增收益、产业增效益的“三赢局面”。
宣汉县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项目业主+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创新探索“产业项目”“分红兜底”“合作经营”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多方共赢的良好格局。
截至2022年底,宣汉县342个建制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800万,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万元的薄弱村,其中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有193个、超过10万元的村有7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实现零的突破。
如今的宣汉大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生了可喜变化,各乡镇构建起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乡、一乡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格局,更逐步带动千家万户发家致富,昂首阔步奔小康。 (来源:宣汉县委宣传部 张平 漆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