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浪翻腾,谷粒飘香。连日来,衡阳市珠晖区各地晚稻陆续进入了收割期,农户们趁晴好天气,收割晚稻,确保颗粒归仓。
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稻谷
10月25日一大早,在珠晖区东阳渡街道高栗村种粮大户罗春禄的稻田里,金黄的晚稻成块连片,串串稻穗颗粒饱满,把稻秆压弯了腰。罗春禄驾驶收割机在田地间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碎秸还田一气呵成,收割机所到之处,稻草香也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串串稻穗颗粒饱满,把稻秆压弯了腰
一车收割结束后,颗粒饱满的稻谷从收割机出口输出被转入路旁的货车中,伴随着农民脸上的笑容,勾勒出一幅喜人的丰收画卷。罗春禄说:“今天收割的是韶香100品种,有200余亩。这也是省市农科院在区里试种的新品种,明年会大面积推广种植。”
稻谷从收割机出口输出被转入货车中
烘干的稻谷由输送带输送到仓储
“除了该处种植的水稻外,我们还在荷曙村、新龙村等地流转水田种植水稻,今年晚稻亩产900斤左右。”罗春禄说起粮食种植的变化滔滔不绝,今年又投资500万元建起了农产品烘干中心,每天能烘干粮食40余吨。“现在阴雨天气也可以干燥粮食,防止粮食发霉,减少损失。同时,可以减少晾晒粮食的场地占用面积,省去了不少麻烦。整个烘干中心从粮食筛选、烘干、输送、储存的生产全程系统自动化控制,整个系统只需1至2人便可控制。”
据了解,种粮大户罗春禄创办的衡昌东阳农机专业合社从2009年开始,陆续投入资金,购买大型拖拉机、高速插秧机、收割机等50余台农业机械设备,常年服务农户达3000余户,农资、农机服务面积达6000余亩,跨区(县)农机服务面积达4000余亩,综合服务产值达1500万元。随着农产品烘干中心的投产使用,更是提高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有效助力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以“合作社+加工+销售”模式,形成覆盖循环农业产业链,打造“云鹫峰大米”品牌,走粮食产、供、销“一条龙”发展之路。
东阳渡街道兴湘村种粮大户郭四清也表示,他今年种植了70亩晚稻,稻谷色泽金黄、颗粒饱满,亩产达到了900斤左右。
近年来,衡阳市珠晖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鼓励农民种粮,今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显著增长。其中晚稻种植面积达0.65万亩,预计总产达7000余吨,比去年增产11.5%。同时对种植品种进行了调整,主要种植隆两优1988、晶两优1237、韶香100等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目前,全区晚稻喜获丰收。衡州大地,湘江两岸,希望的田野上到处呈现出一片片晚稻成熟、开镰收割的丰收图景。(唐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