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四力齐发”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2024-10-30 14:20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近年来,绵竹市围绕“三五三三”发展思路,从项目、产业、就业、监督四方面齐发力,多个角度拓展增收渠道,充分发挥衔接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对化解低收入群体陷入贫困或重返贫困的风险,防止发生大规模返贫现象,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用好衔接资金,项目上聚力积极整合到位的各级衔接资金,加快资金支付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绵竹市已到位衔接资金8222.56万元,实施各类项目35个,已全面开工,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稳固的资金支撑。2024年我市已投入衔接资金1204万元,在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实施各类项目10个,多个项目同步推进与协同发展,形成聚类效应,促使脱贫人口的收入水平实现整体性增长。

抓好发展帮扶,在产业上用力一是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式。各村集体积极探索村村联合、抱团发展、盘活资产等多种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例如:玉泉镇三村抱团发展菌菇产业,投产以来累计销售收入117万元。清平镇盐井村变废为宝,结合废弃矿山与旅游业态单一的实际情况,开发玻璃水滑道旅游项目,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2023年创收110万元。二是强化联农带农机制。产业类项目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入股分红等多种渠道与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方式,积极引导参与入股,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做好稳岗拓岗,在就业上“助力”。一是动态监测脱贫人口务工情况。坚持每月对脱贫人口务工就业情况进行动态更新,落实好各类稳岗就业政策,将外出务工人员稳在务工地、稳在企业、稳在岗位,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摸清底数,帮助实现再就业。二是用好就业帮扶措施。针对已脱贫户及监测户中的弱劳动力和闲置劳动力,实施兜底性的就业帮扶措施,开发乡村特殊公益性岗位2100个,安置弱劳力和半劳力的脱贫人口2093人,稳定提高工资性收入。三是落实跨区域务工交通补贴。向在省内、外务工的1300余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放跨区域务工交通补贴85.66万元,激发低收入脱贫群体就业积极性。

管好资金使用,在监督上发力加强监管资金用途透明化。通过负面清单、公示公告、督导检查等措施,确保资金有效使用。强化联动监督,摸清资产底数,2024年核查资金使用情况6次,项目情况4次,开展专题会议4次。是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自觉化对照国省共性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省内后评估考核点对点反馈的6个具体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举一反三,共查找16类24个问题。三是实地走访调研,了解问题深入化。2024年开展走访调研3次,实地查看衔接资金项目建设情况,及时深入了解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收集项目需求2条。是建立问题整改对账销号制度,解决问题彻底化。针对个性问题点对点验收,共性问题抽查检验,确保所有问题“不核查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不验收不放过”,全面整改一步到位,坚决杜绝形成遗留问题。(王野)

【责编:蔡雨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