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于2013年成立,幅员1177平方公里,辖1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5万,是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贫困区。2014年全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8711户32184人。“十三五”以来,区委区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区发展改革局时刻把易地扶贫搬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制定《恩阳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方案》,为全区搬迁工作谋篇布局;统一设计的搬迁户型图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典型户型图集》、编纂的典型案例《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造血扶持“换穷业”—巴中市恩阳区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之路》被四川省委组织部编入《“绣花”功夫四川脱贫攻坚案例选》;创新实施“334”搬迁工作法,探索出“三统一四自主”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
走基层、重调研,科学绘制搬迁工作路线图
易地扶贫搬迁由该区发展改革局牵头实施。怎么扶、怎么搬、怎么建、建哪儿,区发展改革局领导班子务实研究、分工协作,带领易迁办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社,搞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宣传搬迁政策,听取群众建议,形成《巴中市恩阳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明确全区规划建设聚居点246个、建安置住房79.8万平方米,安置贫困户8711户32184人,建设村社安置区道路、铺设饮水管网、电网;建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文化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7万平方米。一张科学的易地扶贫搬迁蓝图在恩阳人民面前徐徐铺开。
下苦工、用心思,保障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
蓝图绘就,如何又好又快落实?一人户搬迁房怎么设计、两人户搬迁房怎么设计、三人、四人、五人户的又怎么设计?为了让搬迁群众满意,区发展改革局邀请专家设计户型,每类人户搬迁户设计3种户型,让群众自主选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户型建,既没有超标,又给搬迁户预留了后续发展空间”。万寿村易地扶贫搬迁户说,他们如今都住进了新房子,对自己当初选择的户型至今都非常满意。
搬迁房怎么建?探索“三统一四自主”模式(规划设计、土地协调、工程建设“三统一”,选址定点、户型选择、施工队伍、工程管理“四自主”),充分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权和决策权、监督权。
钱从那里来?区委区政府打前战,区发展改革局积极与国开银行协调,款项迅速到位。
建房如何管?区发展改革局易迁办同志深入项目一线,看选址、查安全、查质量、查进度,并亲自丈量建房面积,严守人均25平米底线,既不亏群众又不违背政策。
勤钻研、勇突破,创新实施“334工作法”
在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中,区发展改革局围绕“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创新实施“334工作法”,助推全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精准“三个迁出”确保搬得出。实行“三看三评三审”,确保应搬户一户不漏,非搬户一户不进,做到搬迁对象“尽迁”;以恩阳城区、柳林食品工业园、乡镇集镇、中心村等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多元化安置方式,做到合理安置“引迁”;通过走访群众、市场调查、成本核算,以及返贫风险论证,实行分类补助,做到政策落实“保迁”。着力“三个突出”确保“稳得住”。突出规划引领,按照面积标准、民居传统、地形地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做到既改善新居风貌,又留住“川东北传统建筑风格”乡愁记忆,同时为后续乡村旅游发展夯实基础,多种户型设计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点赞;突出群众主体,由搬迁户成立业主委员会,群众自主进行选址定点、户型选择、队伍确定、质量监督,实现“自己家园自己建”;突出综合配套,坚持把易地搬迁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配套建设水、电、路、通信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行“四种模式”确保“逐步能致富”。实施搬迁户+产业培育,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组织+农户”等模式,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发展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增加经营性收入;实施搬迁户+技能培训,依托职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成人继续教育“五大培训工程”,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签约率,增加工资性收入;实施搬迁户+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搬迁户将宅基地、自留地、承包地和林地,采取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给业主或者集体经济组织,将 “死资产”变为“活资本”,增加财产性收入;实施搬迁户+惠农政策,积极出台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分类分档补助政策,激发贫困户增种增养“五小”经济,增加转移性收入。(李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