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热点聚焦

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践行绿色发展,动能加快转换

2021-01-14 10:56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袁雪飞报道 泰兴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是江苏省首批13家省级开发区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专业性精细化工园区之一。近年来,园区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安全环保高端化工产业,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p>微信图片_20210114105353</p>

泰州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微信图片_20210114105359

泰州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突出规划引领,以特色产业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

立足园区实际,优化发展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调优产业发展思路。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紧紧围绕省、市加快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相关要求,坚持以绿色发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研究制定了系列产业转型升级和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提升安环本质,园区的发展理念更加科学、发展方式更加绿色、发展路径更加精准。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链式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加强原料保障“补链”、横向拓展“强链”、精深加工“延链”,不断向高端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领域转型,积极构建以精细化工为支撑、以新材料和健康美丽(医药日化)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保障,自主可控、特色鲜明的“1+2+X”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化工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变革“闯关”。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氯碱、烯烃产业链和化工新材料、医药、日化等特色产业集群,化工产业精细化率达52%,产业关联度达66%。

三是完善产业空间布局。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原则,修编完善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拓展调优发展空间。聚焦载体平台建设,积极构建“一区四园一镇”的发展格局,重点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区、国际合作区新材料产业园和健康美丽产业园(医药、日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发建设,加快济川健康科技小镇(产业发展功能配套区)和新浦化学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同时积极上争,做实中日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合作示范园。

突出转型升级,以结构调整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基础

紧紧围绕“1+2+X”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发展高端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层次更加高端、发展更加高效。

一是减存量。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安全环保整改不达标、产出效益差、产业关联度低的企业,加大关停并转力度,腾出发展空间和容量。近几年来,全区已关停落后企业41家,累计腾出土地1500多亩。同时,加快研究制定新一轮淘汰关闭、搬迁转移计划,进一步压减企业数量,严格重大危险源管控,压降园区系统风险。

二是优增量。紧扣“1+2+X”产业体系,锁定现有产业链条的缺失环节、高附加值环节,瞄准世界500强、行业50强等品牌企业,开展链式招商、靶向招商。严格项目准入,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定执行“初步议、专家评、联合审”的项目落户综合评价机制,近3年累计否决拟落户项目78个、总投资682亿元,确保了新进驻项目发展高端、技术尖端、产品终端。

三是提质量。实行专家问诊机制,邀请知名专家走进园区,制定并实施“一企一策转型发展建议”“转型升级深入再评估建议”,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助推企业提档升级,近3年共实施技改项目186个。同时,加快构建以服务园区特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存量企业需求为基础的“平台+基金+项目”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精细化工产业研究院和新材料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筹建中试孵化产业园,为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集聚新动能。

突出绿色发展,以绿水青山绘就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牢固确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科学、有序、高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高质量发展守护一江碧水,把握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一是坚持规范治理。科学处置存量污染,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面上环境隐患,结合“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行党政负责人包保责任制,逐项整治销号,下决心把环境历史欠账科学、全面、规范处置到位。高效治理增量污染,推行企业“三废”污染第三方规范治理,着力提高治污效率。扎实推进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工作,区内企业清下(雨)水排口、污水排口、废气排口均实现在线监测。拆除小船厂6家、小化工企业2家、其它企业1家,全力打造生态廊道滨江段节点工程。

二是提升处置能力。按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开处置要求,开工建设日处理5万吨工业污水PPP项目。探索建设日化产业园同质化污水集中处理装置,不断提升废水收集处置公共配套能力,确保不向长江排一滴污水。投资1.1亿元配套建设尾水净化生态湿地,规划面积230亩,已建成80亩,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尾水经生态湿地净化后水质明显提升。加快“三废”处置项目建设,目前园区生活垃圾处置能力达800吨/天,危废焚烧处置能力达12万吨/年,危废填埋能力达4万吨/年,基本满足园区需求。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以管廊为纽带,实行集中供气供热,企业间物料管道化运输,构建了“企业内小循环、产业间中循环、园区内大循环”的循环经济体系。目前,区内管廊达已130多公里。投资25亿元建设规划面积达2600亩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促进资源多级利用,致力实现循环经济的“零能耗”和“吃干榨净”,一期工程已建成投运,所有污染物不出园区都可实现自我消化。同时,按照“国家级生态园区”创建要求,统筹推进沿江生态、生产、生活规划建设,累计投入170多亿元拆迁14000多户,区内敏感目标动迁基本完成。

突出本质安全,以系统提升织密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防线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按照“控源头、提本质、严监管、强科技、全封闭、优保障”18字要求,系统推进本质安全型园区建设。

一是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监管体系上,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领域、各条线安全监管职责;完善日常巡查、专家检查、部门联合督查的制度化监管体系,落实安全环保每月例会制度、企业负责人每日安全提醒制度、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督促企业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监管队伍上,在现有专业人才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提高安全监管力量。规范管理上,建设园区封闭管理信息平台,利用视频监控、集中监测与调度、运维管理、机动部署预警等系统实行24小时全过程动态管控,配套建设2座危化品停车场和1座通用停车场,实现化工区封闭化管理;在创成“国家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基础上,按照实战化要求完善智慧园区功能建设,集成安全、环保、港口等11个方面资源,实现重点防控面智能预警和分析评价,打造“透明园区”。

二是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加快高风险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积极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目前,50家化工企业提档升级为二级安全标准化,3家企业正在创建一级标准化,新建化工项目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率达100%。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同时,为进一步激发企业抓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园区还设立了安全生产主任奖,对全年安全生产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形成重安全、抓安全的鲜明导向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提升园区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系统开展区域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修编、实施、演练,园区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应急救援中心实行24小时不间断应急值守,与安全、环保、交通、消防等部门保持互联互通,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投资2.17亿元打造全国一流的重型化工救援编队,形成了“5分钟、5公里”覆盖园区的消防救援圈;开发区医院高效运营,园区医疗救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责编:晓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