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热点聚焦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国网四川电力积极行动

2021-12-03 11:20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去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能源是经济命脉,而能源活动又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重点实施“十大行动”,其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位列第一。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扮演着决定性角色,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处于能源转型中心环节的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平台,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起到重要枢纽作用。

国家有部署,四川有响应。发挥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的资源优势,在清洁能源的资源配置、技术支撑、终端消费上当好“先行者”,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四川电力”)系统性谋划、清单式推进,为推动四川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电网力量。

 以电网转型升级为基础

 推动四川清洁能源优化配置

今年6月,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可满足雅砻江水电中游梯级电站清洁能源外送消纳需求,大大提升四川电网外送能力。

今年8月,位于甘孜州境内的两河口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带电投运,为成都负荷中心用电和国家“西电东送”提供新的电源点,实现甘孜州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目前,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在加快建设,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电网重大工程的接连投运,为四川电网转型升级注入动力。构筑坚强智能电网是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保障多元清洁供给的“发展之基”。国网四川电力在落实“双碳”目标的七大重点任务中,第一大任务就是推动四川电网发展迈上新台阶,服务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省内、省外“西电东送”。

近年来,两个“西电东送”电力格局正逐步形成。省内,建成八大500千伏电力汇集送出通道;省外,通过“五直八交”建成全国最大送端枢纽平台,四川外送绿色电能累计突破1.2万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有力支撑了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目前,四川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四川电网跨省电力输送能力居全国第一,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为进一步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奠定了良好基础。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网四川电力将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推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进一步形成连接华东、华中、西北、重庆、西藏的全国最大枢纽电网,提升四川清洁能源跨区输送能力,实现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更好地担负起服务“西电东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川电责任。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建设有四川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

9月15日,四川德阳-陕西宝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正以300万千瓦满功率运行。通过这条“电力高速公路”,四川一天即可为包括陕西在内的西北电网提供7200万度电。

今年夏天,通过在用电高峰、低谷时段灵活地调整运行方向,德宝直流在一天内实现了两次“反转”,将清洁能源跨省“互济”缩短至“单日模式”,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常规直流工程日内柔性调度。不仅解决了四川电网高峰电力紧缺、低谷电力富余的问题,也促进了西北电网新能源消纳,这是“双碳”目标下对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一次有益实践。

根据相关部署,我国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并明确了“双碳”背景下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表示:“四川具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面大有可为。”国网四川电力立足四川资源禀赋、能源结构、电网定位等特点,发挥数字化转型、产业变革等领域的优势,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行探索实践,研究制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的任务清单》,组建四川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8个方向、46项课题开展研究。

近年来,国网四川电力大力优化清洁能源调度运行,持续加强电力技术创新与应用,在清洁能源并网控制与消纳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创新成果,实现四川水能利用率95.4%、新能源全额消纳,同时保持了四川电网40年安全稳定运行纪录。

未来,随着四川大量光伏、风电资源加快开发上网,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将日益凸显,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网四川电力将加快建设有四川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深化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应用,大力推动储能等电力技术难题科技攻关,推进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智慧能源调控体系,提升四川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水平。

与此同时,在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能源局的指导下,国网四川电力积极推进省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据悉,该中心由国网四川电力具体承建,各能源企业共同运营,接入电、煤、油、气、水、热、风、光等各类能源数据。作为能源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四川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将成为该省打通能源数据壁垒、激活能源数据价值、构建“双碳”数字生态的能源数字经济平台。

  以绿色用能为方向

  持续提升清洁能源终端消费占比

9月8日,国网南充供电公司与国网四川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交通电气化签约仪式在南充举行,四川首个交通电气化试点项目正式启动。国网四川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将作为委托出行服务的实施主体,通过车联网平台,推动南充汽车电气化发展,打造绿色出行典范。

近年来,国网四川电力积极开展绿色电力市场建设,同时着重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乡村电气化、家居家电等领域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电能替代。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445.3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00多万吨;通过省内市场化交易消纳清洁能源3064亿千瓦时,年均增速22.58%,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亿吨。2020年,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1061.28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81.23%。

随着四川省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及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全省绿色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上升,四川电力系统更需要加快构建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格局,推动实现全社会节能降耗。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网四川电力将聚焦“双碳”目标,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与碳市场衔接,试点绿色电力交易,开展绿色电力消纳溯源,为用电企业“减碳”提供多样化服务。同步建设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通过“能源智慧大脑”,以精准描绘“碳足迹”等方式,提高综合能效和绿色用能水平,促进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

9月18日,作为“碳中和”示范区项目之一的兴隆湖绿色交通能源站项目正式投运,这是天府新区首个光储充一体化能源站。“该项目配置了6个V2G(车辆到电网)充电桩以及锂储能系统,可实现能源的灵活高效管理,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多能杆塔、“独角兽岛”有序充电站、智能楼宇等多个低碳应用场景已在兴隆湖周边初步构成了“一点一线一环”的低碳生活体验格局。

此外,国网四川电力打造的“智慧能源大脑”已汇集分析了83万条电力数据,创新构建10大分析模型,实现天府新区重点行业、用户的用能数据验证。“智慧能源大脑”具备核算区域碳排放、预测未来碳趋势、量化电力碳贡献、聚焦企业碳画像四个方面的能力,未来还可为政府及相关企业提供“碳足迹”追踪、碳减排策略建议等一系列服务。(欣忆  郑思奇)

【责编:沈中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