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急需紧缺目录》在重庆正式发布!该报告由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理委员会、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中经智策信息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报告围绕数字经济人才生态建设宗旨,首次发布15大成果。这是国家核心智库与数字经济行业及企业上下联动、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系列成果,兼具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和时效性,深入探索了中国数字经济人才生态高质量发展路径,为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价值指引。
聚焦国家战略,打造时代人才支撑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数字经济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数字经济人才是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第一资源。
据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中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在重庆揭牌,旨在围绕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打造专业性创新型国家级人才市场,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次报告,进一步践行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报告》在对我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最新态势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数字经济人才生态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研判,以期为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实践参考。
科学审慎研判 精准把脉指向
报告围绕数字经济人才生态建设,首发15大成果。全面梳理了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历程,首发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历程图,系统总结了中国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的四个阶段,拥有数字专业和补充技能,具有跨界、创新、融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将是我国第四代数字经济人才的主体。报告科学研判了中国数字经济人才的存量、预测人才需求及人才缺口数量。当前,全国数字经济人才供求圈与整体循环生态初步形成,但数字经济人才缺口持续扩大。根据课题组估算,截至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人才从业数量约为3600万人,数字化人才缺口超过1100万人。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报告估算,到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将吸纳就业人数达3.79亿人,中国数字经济人才从业数量约为4500万人,中国数字经济人才需求总数将接近7000万人。从总体供需来看,数字经济人才供不应求,到2025年数字经济人才缺口将超过2500万人。
数据精准应用,提炼案例模式
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人才画像,在全国首次从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效率提升业五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角度,对数字经济人才供需对比、数字经济人才分布、数字经济人才流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中国数字经济人才贮备探索案例、数实融合人才生态城市实践案例,为全国数字经济人才生态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宋成表示,报告同步分析了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发展情况,并以重庆为分析样本,对数字经济人才协同发展生态开展深度研究,充分显示了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发展的成就,为全国数字经济人才的协同发展提供了“重庆”样本和经验参考。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袁羽钧介绍,本报告共调取智联招聘及猎聘平台超过35054万条大数据,采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从网络公开平台上获取15000万条大数据。通过研究,旨在提供数字经济人才高质量发展的新指南,重点研究数字经济人才生态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典型经验,从数字经济人才融合及人才协同生态建设着手,选取典型城市深入分析,研究数字经济人才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赋能实践中的新思路、新模式、新特点、新经验。
立足发展前沿,对标对表全球
随着数字中国的推进,报告提出了数字经济治理型人才的需求趋势。即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实现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治理能力的人才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同时通过对标国际,明确国际数字经济人才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国际前沿数字技术人才发展趋势,进而作出应重视中国当前数字经济前沿技术高层次人才储备少、流出多现状的精准判断。中经智策信息科技研究院负责人指出,数字中国建设中,应积极构建开放共赢共享的数字经济人才国际合作格局,探索国际人才开放合作新路径,搭建数字经济人才国际合作开放平台,以人才互动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国际合作。
据了解,作为中国首本数字经济领域聚焦人才发展实践的专题研究,报告经过了发改、人社、工信等相关政府部门和有关领域专家的论证与评审。《2022中国数字经济人才急需紧缺目录》同步发布,为各地数字经济人才 “引育转流用”提供工具书指引。(袁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