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一羽谈

梦里井岗

2017-01-13 15:54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井冈山——您的名字,无论是一遍遍地高声呼唤、还是一次次地低沉呢喃,总是那么激荡心怀;井冈山,一曲曲动听的歌谣、一首首感人的诗篇、一幅幅恢宏的画卷、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总是唤起对她的魂牵梦萦。使从没去过井冈山的人们对她青青的翠竹、潺潺的流水、隆隆的鼓角有着朝圣般的期冀和向往,这就是——梦里井冈。

我想去井冈山,并不单单只是为了领略品味名山大川的风韵,也不是因为红色旅游景点的招揽。我想在巍巍的山冈上、弯弯的山路旁和葱郁的林海中,去追寻那些已经渐渐远去的,却生生不息的中华魂!我想去井冈山,追寻红军走过的崎岖山路、鲜血浸染的满山红杜鹃,去追寻那高风亮节的翠竹,去追寻埋藏在井冈山深处的信念和坚强。我想去井冈山,想亲眼看一看,当年炮声隆隆、鼓角震天的黄洋界,鏖战的硝烟是否已经散去?

我想去井冈山,我要亲手摸一摸那布满弹洞的残垣;我要去看一看井冈山五大险峻的哨口、古城会议旧址、茨坪革命旧居,还有那神奇的八角楼和五指峰;我还要站在苍茫的山巅,饱览这片豪迈的山川。我想,六月的井冈山一定更加绚烂多彩、晚霞如血!

井冈山这个名字永远和一段火红的记忆连在一起,生命中多少次有来朝圣的冲动和渴望,六月份出差江西,我终于兑现了我来朝圣你的承诺!井冈,我如约而至,重峦叠嶂中,听不到了曾经隆隆的战鼓漫天,也不见了昔日的滚滚硝烟,在这片曾经战火遍布的土地上,如今却早已层林叠翠、飞流跌宕、碧空如洗。遥看井冈,处处弥漫着醉人的安详;倾听井冈,你传承的是无数英烈们永久不灭的信仰!井冈,你并不是奇峰险峻天下笫一,却从1927年开始,便在人们心中巍峨挺立;你并不是连绵不断巍峨万里,而你却用超人的智慧孕育出星火燎原!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宵山脉中段,山势高大,地形复杂,主要山峰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风屏海拔2120米,是井冈山地区最高峰。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橫,层峦迭峰,地势险峻。1960年董必武访问井冈山时说:“四面重峦障,五溪曲水萦,红根已种植,今日正繁荣”。今日的井冈,不仅仅是红色旅游圣地,更是传承红色文化和绿色发展的大讲台。从红色中走来,向绿色里走去,走进中华神奇的土地,走进九州发展的原野。这山,是革命的摇篮,红军的故乡,我的梦里井冈!

1927年秋,经过三湾改编的秋收起义队伍跟着毛委员上了井冈山,一杆红旗呼啸在井冈山头。次年,秋收起义的队伍与南昌起义朱总司令的队伍在宁冈会师,从此,两双扭转乾坤的巨手开始紧握着中国的命运。千山万壑,层峦叠嶂敞开了胸怀,溪涧流水,枫林翠竹张开了手臂,老表们送来了糍粑、草鞋、盐巴……三湾遍地的红枫,茅坪八角楼不息的灯光,大小五井盛开的红杜鹃,黄洋界翻滚不停的云海,五大哨囗遍布的梭子、竹签,七溪岭坚挺的红杉,龙潭的翠竹绿海、飞泻的瀑布,茨坪的红军学校,把革命的火种从井冈山撒向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个饱含坚定信仰的圣地,我们与历史在这里相遇。三天的行程,我们饱览了龙潭的幽谷林立,感叹了仙女瀑布飞天梦想的妙曼,惊叹于奇峰乱石的自然浑成,也顶礼膜拜了昔日先烈们的光荣、艰辛与胜利的不易。黄洋界,这里是红军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毛泽东更是为黄洋界的胜利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的不朽诗词!

据历史记载,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因为有了红军,因为有了黄洋界保卫战,有了毛泽东的诗词,使得黄洋界名扬四海、闻名遐迩。在黄洋界上,抚摸着当年击敌的迫击炮,朗诵着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的不朽诗词,心中不仅生出无限的感慨!好似又回到了那个众人高歌、红旗漫卷的胜利夜晚!在黄洋界炮台侧面我们沿着当年朱总司令挑粮的小道一路追寻着先烈们的足迹……

夜晚的井冈,天街大市场内门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游客们在购物观光时还不忘在路边的饭店里品尝下“红米饭、南瓜汤”,出售领袖们雕像的门市更是引来了不少驻足选择的游客。红歌广场歌声高亢悠扬,《十送红军》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同时也使人萌发出振奋向上的激情。

翌日,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怀着对先烈的敬仰,更怀着对和平发展的向往,在这里,一起向为我们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为新中国建立捐躯的先烈们敬献上我们传承你们信仰的花圈。你们安息吧!红色的信仰,我们会代代相接,幸福的生活,我们亦会倍加珍惜!

当年,先烈们在这里抗击反革命“围剿”,点燃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火种,任凭狂风骤雨、黒云压城,风雨如磐,八角楼的灯火不息,五大哨口的篝火不灭,黄洋界的青松不倒。这山,正是用特殊材料制造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头颅、胸膛、脊梁、鲜血与双手支撑而成;这山,正是坚定的革命信念浇铸。红军北上后,“茅草要过火,人要換种”的血腥屠杀并没有使井冈山屈服。山重水复、潮起潮落,大井的红墙依然屹立,茨坪的桂花还在飘香,遍山的红杜鹃如火如荼,映红了赤水湘江、宝塔太行、沂蒙五指,照亮了天安门。

井冈山,您养育了中国革命,近九十年的栉风沐雨,你更加英姿勃发,气象万千。如今的五百里井冈,分外郁郁葱葱。井冈山,您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您是中国革命精神宝库中的一座丰碑!早在上小学时,我就从课文《朱德的扁担》,知道了井冈山,知道了她是一座英雄的山、一座胜利的山。那里有漫山遍野的翠竹、映山红,还有很多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从那时起,井冈山已如磐石般神圣地驻扎在我的心里。

井冈山,您是一座灵山,是一座圣山,撑起了民族不屈的脊梁!我们暂别了,你不朽的精神,将会激励着我们向前、向前!

(作者:袁羽钧  笔名:一羽、江南一羽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肖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