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一羽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视角下的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2017-02-24 16:26     中国发展网

(原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视角下的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摘要】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微妙,中国的未来需要生态文明,浙江的未来更需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全社会的共识之下建立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人文环境,并健全相应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在浙江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更是适应浙江省生态环境的要求。在浙江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更需要制定永续发展的决策安排,还需要相应的国家强制手段。

【前言】钱塘江又名“浙江”,浙江省就是以钱塘江命名的省份。浙江省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同时,浙江省又是我国版图最小的省份之一,地貌复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复杂的地貌加上众多的人口和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使得浙江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先污染,再治理”的阴影。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中国几代领导人所倡导的理念,在浙江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省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和保障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与生俱来的无可比拟性的先进性,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与生俱来就完美无缺的。就经济建设而言,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更要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发展策略。

(1)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是人的发展适应自然环境的限制。近年来,科技的发展速度达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快速度,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的发展也达到了“腾飞”的状态。人们享受着物质文明的同时,却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疯狂报复:极端天气频发、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人类的进步要适应自然环境的限制,它还包括个人的进步要与他人的成长相适应,个人的进步要与社会的繁荣相适应,总之,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人的成长不能脱离社会的繁荣兴盛,人类社会的进步也不能脱离环境的限制。

(2)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是全社会的共识。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国家层面的决策,它与我们每个人休戚与共。北方持续的雾霾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造就了许多“奇葩”的商机,品尝这样的恶果的是每一个生活在重重雾霾下的个人,不论他是出生未久的婴儿还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也不论他是否应该为这样的天气买单。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家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们每个人休戚与共。

(3)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是制度完备和法治健全。总有一些人只把目标放在今天的收益上,子孙后代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恶化根本无法唤起他们的良知,因此,必要的制度和法律手段不可缺少。以制度为指导以法治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建设才有可能永续发展。

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浙江依山傍海,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全国前列,浙江的人口基数较大,作为中国对外经贸的窗口在中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同时,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也走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前列,给其他省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优秀蓝本。

首先,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丰富了社会主义特色。如前所述,社会主义制度是无法超越的社会制度,这种与生俱来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在社会管理上。生态文明的要求恰恰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可以让人民的生活环境更加健康,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更要求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生态文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步相得益彰。

其次,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符合浙江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永续发展。浙江是个人口大省,也是个经济发达的省份。但是浙江的自然环境并不是最优越的。山地与丘陵,河流与海洋在浙江都有分布,过高的人口密度造成了资源匮乏和劳动力密集的状态,浙江也曾为“以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买单,幸好,如今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也形成了全国争相模仿的“浙江模式”。总之,浙江承载了超过其承载能力高密度人口,浙江的永续发展更要求生态文明建设。

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捷径可言,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样没有捷径可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团结协作、相互扶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归属于每一个积极的建设者,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也理所当然由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参加。

(1)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关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每个人的事情。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不仅关乎管理层面,更关乎每个人,只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人人自觉遵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生态文明才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以永续发展的理念制定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划。经济建设和发展规划关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个人的努力是微观方面的努力,国家和政府的努力就变成了宏观方面的努力,以永续发展的理念完善经济建设和长远计划,压制甚至取消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长远计划,才能最大限度地建设生态文明。

(3)利用国家强制手段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永远不能否认,害群之马总会存在,这也是国家强制力存在的意义所在。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宣讲上。制定相应的准则,完善相应的规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更是政府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的体现。利用国家强制手段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求经济建设者知法守法,要求执法者秉公执法,更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合理监督,维护法律尊严。

【结语】浙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老的中华文明史上展现过不可或缺的一页。当中华文明迈入到社会主义时期,浙江的作用再次凸显出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将不仅仅是一个个繁华都市的写照,更是生态文明示范的展现。

(作者王国灿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丽乡村经济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秘书长)

【责编:肖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