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一羽谈

把“放管服”这场政府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力推“放管服”改革述评
2017-04-24 14:0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编者按

2016年,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3目标的基础上,去年又取消165项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清理规范192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20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增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4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政府服务,抓紧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职业资格、政府定价收费等清单,形成全国统一政务服务平台,着力为实体经济升级营造更好环境。”

本期宏观版,我们刊发一组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的报道,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有益启示和借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侯帅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是一场牵一发动全身的深刻变革。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工匠精神,抓好“放管服”改革实施,严格责任落实,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放管服”取得了哪些重要阶段性进展?今后一个时期又将怎样有效推进?

简得明显,减得有效

从2014年的“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到2015年的“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再到2016年“简除烦苛,禁察非法”,“简”不断深化,有力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改革发展的一个高频词,由“简”见“减”。简政放权在“放管服”中不仅仅被视为“当头炮”,实际效果更是明显??据统计,2013年到2016年这4年间,国务院部门及其指定地方取消的审批事项数目为416、246、311、165,4年间,审批事项被取消超1100余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青海省委副主委邓晓辉以青海为例表示,“在优化市场环境、简政放权、降低成本方面,去年青海省降低企业各类成本近60亿元,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

“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大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磊认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与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有着密切关系。他认为,正是通过简政放权,市场活力得以不断积聚,企业负担持续下降、效益逐步提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既便对普通群众而言,简政放权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像我们街道,简政放权就是暂住证变居住证,办理手续更加顺畅。”北京市顺义区光明街道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从基层看,确实有了“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的效果。

对简政放权,今年两会期间诸多代表委员表示还可继续“加把劲”:只有实施一系列真招实招硬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更大幅度减税降费,才能让“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

今年简政放权仍在继续发力。中央层面,2月初,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取消“生产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初审”“食盐准运许可”“食盐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或药物许可”等事项。为企业松绑减负,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激发企业发展和创新潜能。地方层面,比如,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城建、环保、食品安全等10个部门的行政检查权和执法权,在3月24日全部下放到辖区9个街道,行政受理权和审批权实行“全科接单”、后台审批。

管理到位,激发活力

“管,就是把该管的管起来、管到位。”那么,怎么才算管到位呢?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营商环境在189个国家和经济体中排名第78位,较3年前提高了18位。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设立小微企业的开业率和活跃度保持在70%以上。第三产业新增企业占新增企业总量的80.7%,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增长。

这些都与放管结合不无关系。工商总局表示,2015年和2016年,“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相继实施,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稳步推进。2016年,我国新设市场主体达1651万户,平均每天增加4.5万户,其中新设企业552.8万户,平均每天增加1.5万户。

同时,2016年,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开展抽查150批次,抽查企业105.37万户,抽查结果均已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到企业名下并对外公示。目前,全国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向相关部门推送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市场主体515.07万户,对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336.41万名“老赖”依法限制任职7.11万人次。

“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格局的初步形成,也恰恰诠释了如何写好“管”??“该管则管”,要加强市场监管。正如有观点所指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完全规范,因此既需要“把该放的权力放掉”,也需要“把该管的管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

今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对此也从自身所熟悉的领域强调到了“管”的重要性。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兆华认为,简政放权要科学依法,把握好深化简政放权与激发市场活力的关系。比如食品药品审批事项,确实需要事先审批严格把关的,要管住管好,不能一味追求减少项目数量随意下放。此外,在如何加强事后监管方面,他建议推进智能化监管,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实现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同时建立第三方事后评估制度。针对行政审批事项的运行、监管情况及便民利企、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优化。

服务提升,作风转变

早在2015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的通知》,那么,“服”字是否写到位了呢?

去年,全国人大代表余林曾建议,优化服务用好互联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还要明确办事标准并做好信息公开。“每个审批事项需要提交哪些材料,要走哪些流程,要写得清楚明白,并通过最贴近群众的方式让社会广泛知晓,既方便办事,也有利于监督。”

实则,从地方看,优化服务的创举颇多,既有数字化的网络端服务,又有方便快捷接地气的实体服务。近日,南京市栖霞区尧化街道综合执法队员陆续收到了“口袋书”,并出门巡查时统一“揣书”。这本“口袋书”就是收录了1313项行政检查权条目的《栖霞区街道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方便队员就近发现所辖范围内企业、商家的需求,并及时提供服务。

不仅如此,栖霞区推出了优化服务的“全科政务服务”联网联办政策。栖霞区政务办副主任陈士武介绍说,市民到政府部门办事,服务大厅大且窗口多,最怕的就是找不到相应的办事窗口。有的窗口队伍排成长龙,其他窗口的受理员却闲着没事。“全科政务”就是把“一人一窗办一类事”的传统模式转向“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全科模式。

“放管服”的最终成效如何,还是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改变上,诸如“口袋书”“全科政务服务”的基层好法子涌现,恰恰从侧面说明了“放管服”由上至下,已有成效。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管服”已全部到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安徽出版集团原董事长王亚非表示,虽然企业去办事政府部门态度已大有改观,“但敢不敢担当,敢不敢在具体问题上负起责任,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服务是否改进的实质所在。”王亚非直指“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好办”现象,“要主动帮企业在政策法规范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以‘规矩严了、程序要求高了’为借口逃避服务责任。”

显然,“放管服”仍需继续书写,“放管服”作为一个整体,应当如何继续呢?一位来自发展改革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政府‘放管服’改革是一个整体系统,不论是社会治理还是经济治理,都需要有一套完善规范和健全的监管体系。因此,行政审批权力下放后,政府职能要更多地转向监管和服务上来。要把监管和服务融为一体,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增强服务,确保‘放管服’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袁雪飞参与采写)

【责编:肖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