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一羽谈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020-07-13 23:1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一直是个难题。学生害怕写作文,一说写作文就感觉头疼,空语、套话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纵观小学语文课标要求,习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那么,如何改变小学生作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虚情假感”的现象,引导学生写真话、写实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开发校本课程,培养积累素材的习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的米在哪里?课标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不是单一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要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学校文化是教学的资源,校园活动是教学的资源,教师本身也是教学的资源,学生的生活更是他们的实践体验。

教育家叶圣陶爷爷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容易对身边的事物感兴物,但往往是无意识的注意。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开发校本课程是语文教师最有效的习惯培养。要培养开发课程的习惯,教师要保持拥有一颗好奇心,随时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面发现出美来,从而引导学生去有意观察。

开学时,校园中的环境又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走进教室,同学们的身边又多了几位新的同学;开学第一课,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的新学期?发新书了,你的心情怎么样?上学路上,你又认识了哪些路标?春天来了,校园里的树木发生了什么变化?运动会上,校园里的哪上场面最让你感动?秋天来了,校园里的桂花开了;营养餐,我们都吃了啥?今天的苹果真甜?整体来说,孩子们在校园的实践内容有很多,如果语文老师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并主动为学生创设观察、品味体验、参与实践的环境,学生的视野就会开阔,他们自主观察的能力就能增强,也会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加强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生活是实践的体验,表达是写作的源泉,只有当学生有了书面表达的欲望,他们才会真正去尝试如何把自己的观察所得、体验感受写出来。

比如说三年级孩子在参加完春游之后,他们看到了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美好事物,表现得十分兴奋,但却不一定能表达出来。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春游”的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中,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分享给别人,他说“黄黄的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像铺上了一地地金子”,她说“小草儿绿油油的,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地毯。”只有通过交流,孩子们的语言才会变得丰富,从而懂得怎样用语言去描绘春天,把春天的美展现给大家。

再如,秋天到来,校园的桂花开了,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桂花的香味之中,那可谓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但我们常常也会发现,很多表面看起来大家都很熟悉的事物,然而却很少有人对它产生好奇心,做到真正去了解它、走近它。这时,语文老师要尝试引导,让学生去观察。通过观察,每个孩子脑海中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为促进学生对观察事物的进一步了解、熟悉,交流很重要:“不知什么时候,平常一点都不起眼的桂花树已经被扮成白色的、橙红的、金黄的、橙黄的圣诞树。”“开了的桂花十分小巧,圆圆的花瓣围在一起像小小的铃铛,没有开的桂花还是个小花苞,跟小米粒一样大小。”因为交流,孩子们的思维变得活跃,他们的语言丰富起来,这样就会有表达的欲望。

三、迁移仿写,落实随课微写训练

清人余学成说:“学文之事,可授者规矩方圆,不可授者,心营意造。”语文教学要落实读与写的训练,让写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迁移性仿写符合小学生写作的规律,“随课微写”更是教育改革的顺应。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大人的天性。结合具体环境指导学生仿写造句,使用关联词写一段话,学着课文的方法书写对话都是学生思维的迁移。在三年级下册,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一文非常优美,它是一篇孩子们学习观察和联想的典范。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迁移仿写,运用叶圣陶爷爷写荷花、联想的方法去写身边的的植物(桂花、菊花、油菜花、梨花等等),去表达自己对植物的喜爱(看久了,看呆了,看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位花仙子在翩翩起舞,忘了回家,忘了周围的一切)。再如,当我们学习《颐和园》一课时,我们认识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如何从一个地方过渡到另一处景物,这种方法就适合写我们的校园,写参观的一处景致,开展随课微写迁移训练学生容易掌握。

许多课文,它们都有其可以延续书写的内容,《马背上的小红军》中故事的结尾陈赓会怎么做?教师要组织故事情节的续写。阅读于永正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里给我们展现的一篇完美案例,你会收获别样的启发。一个孩子在《马背上的小红军》故事结尾中是这样写的“陈赓把小鬼埋葬了。他说‘小兄弟,安息吧!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你记在心里,学习你这种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的高贵品质。’说完,他摘下帽子,拔出手枪,对天开了三枪。枪声是那么响亮,那么感人。”这样的续写,不仅可以达到情节的延伸,而且是主题的升华。

利用课文提到的生动画面、场景结合实际布置补写练习。二年级课文《黄山奇石》一课详细地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而对“天狗望月”、“狮子弹琴”“仙女弹琴”等奇石一笔带过。面对这样的引文素材,是老师借题发挥的有利机会,给学生出示画面,把生动形象的图画、场景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已学的范例带引下写起来不再困难,这样的写是有图可见,有法可依。

采用教师的“下水文”带动写。“下水”是叶圣陶先生打的一个比方。写“下水”作文,这一直是他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理念。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哪里水深,哪里水浅,教师可以了然于心,既可少让学生少走弯路,又可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激励学生持续写作、不断阅读。

四、以写促读,丰富语言文字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表达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要让孩子们能够提高其写作的热情,老师必须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来完成。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内容都十分经典,比如说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一篇课文《找春天》一文语言就十分优美,充满诗意,把春天的景色描绘得很美丽。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尽情地让学生反复诵读,放开思维想像,让孩子们去感悟“春天的活泼”。对于农村的孩子,这些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生活是也很贴近的。通过反复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去领悟春天的美好,还可以引导他们学会进一步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一切。

除了课内阅读,更多的是课外阅读。每学期,老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开展课外阅读,向孩子们推荐好的书目(童话、寓言、作文、名人传记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落实家庭开展亲子阅读。大量的阅读,会使人的语言不断丰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文字的搭配组全、情感的表达,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生命力。所以只有读得多,积累的也才多,孩子们对生活的体验也才更加丰富多彩。

五、展评激励,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学生更是如此,兴趣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对于孩子们写出的东西,老师不仅要做到及时批阅,组织展评,还要给予激励。批改的过程是发现学生闪光点的过程,老师圈画的一个词,一句话是对学生努力的认可。评讲的过程更是学生闪光点“放大”的表现,教师把孩子们稚嫩的话语带进全班学生的心中,为全班同学树立写作的标杆,把孩子们的作文贴在班级的墙报,推荐给学校的校园之声。学生取得成功,又被老师所发现、所表扬,这样他们的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生活中,只有当孩子们看了、听了、想了,他们的体验才能变得清晰,他们的观察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你说,我说,口语交际不仅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分享,还能对阅读、写作产生兴趣;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不学诗,无以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多读书是写作的规律,那么学生写真话、写实话也就变得容易了;长期的训练,孩子们写出来的真话、实话多了,他们成功的体验增加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有了。(四川

南江县正直镇小学  孙丽华)

【责编:劲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