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全国上下都聚焦农村、农民,都在全力以赴投入脱贫攻坚战的时候,还有这样一批特殊群体不为人注意,他们居住在城市里,年龄大多在50余岁,下岗职工,很多居住在低矮潮湿的平房里,还疾病缠身,他们就业困难,收入低微,生活没有保障。2016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中央关于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和保障力度的指示精神,提出了既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眼前困难,做到无基本生活之忧,又要帮助他们脱困,走上致富之路,确保到2020年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那么4年下来,各地解困脱困工作成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来自云南澜沧县的报道。
杨懿蕊正在做外卖美食
因病致困 帮扶子女成功创业实现一家脱困
杨冲今年52岁,是原食品厂下岗职工,其妻子鲁志英54岁,为原纸箱厂下岗职工,夫妻两人下岗后一起到老干部局去做保洁工作。只因母亲病重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就辞工回家专门照顾老人,直至2012年母亲病逝。因为生活艰辛,夫妻俩都落下了一身病,需要长期吃药打针,因为夫妻俩都是三级高危血压,妻子鲁志英更是有一只眼睛正在逐渐失明,高血压导致她多次摔倒在地,多次被送进医院抢救,无法外出工作。于是,远在思茅开小吃店的女儿杨懿蕊只好回家照顾父母,3口之家就拥挤在原食品厂低矮潮湿的小平房里,靠着杨冲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生活。
佛房社区工会常务副主席陈俊萍2017年在做入户调查、精准识别时,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她主动帮杨冲夫妻办理了慢性病、大病补充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障,从而大大减轻了杨冲夫妻长期吃药打针的经济负担,还帮他们报名参加了省上组织的护理、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班,增强他们的自我救助能力和保健常识。
回家两年后,2014年杨懿蕊凭着自己对美食之道的特殊喜爱和天分,在家里开始尝试着做起了微信外卖,与父亲一道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澜沧县总工会得知这一情况后,上到领导、下到职工纷纷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四处转发杨懿蕊的外卖信息,并向亲戚朋友们推荐“如懿堂·私房菜”。
“我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外出几天,主要是去品尝了解各地最受欢迎的美食小吃。”谈起美食,杨懿蕊漂亮的小脸蛋上立马就会绽放出一抹惊人的光彩,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她对美食非同寻常的喜爱,或许也就是这种喜爱,让她忘记了生活的艰辛,永远对他人保持着热情和笑颜。
“每一次外出,‘收获’就是最大的意义!学别人之优点、取别人之精华,慢慢升华自己。”这一段话,是杨懿蕊写在微信朋友圈里的留言,也是她的“成功秘诀”。
目前,杨懿蕊已经把自己的小吃外卖扩展为“小吃+美食”,还做起了“夜卖”。社区工会也准备帮她协调申请一笔3年期创业无息贷款,让她建立自己的“个人厨房工作间”,扩大经营规模,真正带领一家人迈入小康社会。
入户走访李九娣家
子女上学致困 金秋助学坚强母亲供养两个大学生
李九娣是一个46岁的布朗族坚强妇女,她从2005年丈夫病逝后就开始独个儿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不但精心照顾着87岁的公婆,还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努力供养他们读初中、高中,直到上大学。
“因为我们这一代就没有文化,就想让孩子们能好好读点书,有点见识,将来能帮国家做点事。”李九娣平生仅上过一个月的学,因家庭困难就被父母喊回来了。
李九娣家属于移民搬迁户,房子建得极为漂亮,本人一直在做环卫工,每月固定有1500元的收入,老家还有一块茶地,每年可以为这个家庭增加3000元的收入。此外,因为李九娣照料着公婆,她丈夫的兄弟姐妹5人也给了她一些生活费。
“党和政府对我家的关心很多了,前几天县委书记、县长还来看过我,问我有什么困难,事实上没有政府的帮扶,我两个孩子都读不了大学。”说起这些,李九娣十分感恩,她主动从家里翻出一个小本本来,那是澜沧县总工会制作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手册”,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历年来政府帮扶的钱款:2015年至2019年,合计帮扶资金18300元,2019年以后转为中央资金帮扶。
“等我老二儿子毕业出来,那时就算国家再给我钱我也不要了,害羞啊!”李九娣曾经跟社区工会的陈俊萍多次说过类似的话,她是一个好强的女人。据了解,李九娣的大儿子周行今年25岁,刚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经陈俊萍询问其就业意向,周行准备先找份暂时的工作做着,帮家里分担些负担,同时一边积极备考公务员。
工会人员正在帮龚荣填写帮扶清单
人财两空心灰暗 疏导思想助学孩子生希望
59岁的回族老汉龚荣原是粮食局下岗职工,因妻子生病辗转到昆明住院治疗,他卖了房子卖商铺,还向亲戚朋友张罗借贷,可是最后仍然没有能留住妻子的生命。2011年妻子病逝后,他不但没有了落脚之处,还欠下了亲戚朋友7.8万元的债务无力偿还。
“不但人财两空,还雪上加霜啊!”回忆起那段灰暗生活,瘦瘦弱弱的龚荣唏嘘不已,有种不堪回首的感觉。之后不久,他86岁的老母亲不小心摔跤,导致髋骨断裂、生活不能自理,于是龚荣搬来跟老母亲住在一起,就近照顾着高龄母亲,靠着亲戚们的帮衬艰难过活。
“那段时间他心情十分苦闷,经常窝在屋里喝酒,几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我经常去他家开导他,给他做思想工作,主动帮他联系工作。因为他年纪大了,又要照顾老母亲,无法跟企业签固定的劳动合同,主要是他社保没钱交也断了很多年,生活十分困难。于是我就经常关注修理厂之类的地方,只要发现有零工做,就赶忙联系他去做上几天,赚一点生活费。”大水井社区工会常务副主席李志英说起龚荣前后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显得极有成就感,“我原来就是下岗职工,我知道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而帮助他们就像在帮助我自己。”
龚荣因为没有办法签劳动合同,不是职工身份,工会的很多救助政策套不到他身上去,幸好他儿子很争气,考取了遵义医科大学,工会将他儿子纳入金秋助学计划给予帮扶,再加上每年的元旦春节和中秋国庆党和政府给他送温暖,龚荣终于对人生燃起了希望,他经常对人说:“我十分感谢社区工会对我的帮助,没有他们,我估计活不下去了。”
在中医院工作中的郭玉玲
老公意外死亡背债务 工会帮着就业又找房
布朗族妇女郭玉玲原是烟草公司下岗职工,今年44岁,算是城市困难职工群体中比较年轻的那一类。几年前老公因做工程项目垮掉后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之后老公又意外死亡,一身债务全转嫁到了她一个女人身上,于是郭玉玲只好将住着的房子拿去抵押还债,并独自艰难地抚养着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孩子。
“没有工作,又没有房子住,还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我实在是走投无路了,2017年就试着向社区工会求助,没想到工会很快就派人上门来帮我建档,给我申请了慢性病医保,还介绍我去中医院做了保洁员的工作,去年又帮我申请了一套公租房住。社区工会实在帮助我太多了,他们就像我的娘家,有什么事我都会找他们。”说起社区工会,郭玉玲感激不已,中医院已经跟她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每个月她可以拿到两千多元收入,而逢年过节党和政府还会去她家“送温暖”,有时社区工会还会召集他们搞一些爬山、游园等有益的健康活动,或是参加法律知识、禁毒防艾等学习培训,这让她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据悉,自2016年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以来,普洱市澜沧县总工会共整合元旦春节和中秋国庆送温暖、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零时救助、技能培训资金454.68万元,有针对性地对困难职工开展解困脱困帮扶救助活动,对收入低、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开展常态化帮扶8838人次;对因子女上学致困的职工通过金秋助学活动予以帮扶339人次;对因病致困的职工进行职工医疗互助241人次;对就业困难的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415人次;同时设立“书记救助金”,针对特殊困难、重大病症、创业难的建档职工开展专项救助,共救助42人次。经过努力,澜沧县建档困难职工已从2017年初的686户减少到目前的3户9人,基本确保了困难职工2020年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何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