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一羽谈

他们就是困难职工的“娘家人”

——云南澜沧县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侧记(二)
2020-08-11 08:44     中国发展网

他们领着微薄的工资,却整天激情满怀地奔走于困难职工家庭,为许许多多贫病交加、生活绝望的下岗工人纾难解困、雪中送炭,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及时送达困难职工群体中,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激情鼓励困难职工树立生活信心,并帮助困难职工用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生活。他们,被困难职工统称为“娘家人”,他们就是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总工会的社区工会人员……

李志英:帮助他们就像帮助自己

“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家务事。”问起工会到底帮助困难职工郭玉玲做了哪些事时,大水井社区工会常务副主席李志英除了能说出每年元旦春节和中秋国庆“送温暖”外,其他的竟然说没了。事实上,受帮扶对象郭玉玲却对李志英充满了感激,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原来今年44岁的郭玉玲本是烟草公司的下岗职工,几年前因老公做工程项目失败后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填补窟窿,紧接着老公又意外死亡,一身债务就全转嫁到了她一个女人身上。郭玉玲只好将自家住着的房子拿去抵押还债,并独自艰难地抚养着还在上小学的孩子。

没有工作,又没了房子住,再加上一身的疾病,郭玉玲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工会求助,没想到工会很快就派李志英上门了解家庭情况,之后李志英根据郭玉玲的情况帮她申请了慢性病医保,又把她介绍去中医院做了保洁员,2017年中医院跟郭玉玲签订了劳动合同,李志英又及时帮她申请到了一套公租房居住。

2

李志英走访困难职工郭玉玲

“社区工会实在帮助我太多了,就像我们的娘家一样,有什么事我都会找他们。”郭玉玲发自内心的这句话显然就是对李志英工作成效的最好注解。

“工会的工作虽然看起来繁琐,但帮助别人后我感觉到非常开心,人家说给你的几个谢谢,都是非常真诚的感谢。”谈起自己的工作,李志英显得非常自豪,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个很高尚的事业,“因为我自己以前就是下岗职工,所以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我也知道怎么去帮他们。”

据了解,李志英今年49岁,拉祜族,2014年从水泥厂下岗后应聘进入工会,专门负责大水井社区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工作,而她的老公也从澜沧铅矿下岗后在幼儿园做保安。两口子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也只有3000块,幸好儿子已经参加工作,勤俭持家也能勉强过日子。

工作中最让李志英牵挂的则是回族老汉龚荣。龚荣今年59岁,原是粮食局下岗职工,因妻子生病住院治疗,他卖了房子卖商铺,还向亲戚朋友张罗借贷,最后仍然没有能留住妻子的生命。2011年妻子病逝后,他不但没有了落脚之处,还欠下了亲戚朋友7.8万元的债务无力偿还。

“不但人财两空,还雪上加霜啊!”那段灰暗日子让龚荣唏嘘不已,不久,86岁的老母亲又不小心摔跤,导致髋骨断裂、生活不能自理,于是龚荣就搬来跟老母亲住在一起,好就近照顾着高龄母亲,生活上就靠着几个兄弟姐妹的帮衬艰难过日子。

“那段时间他心情十分苦闷,经常窝在屋里喝酒,几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我经常去他家开导他,给他做思想工作,主动帮他联系工作。因为他年纪大了,又要照顾老母亲,无法跟企业签固定的劳动合同,而社保也因为没钱交断了很多年,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于是我就经常关注修理厂之类的地方,只要发现有零工做,就赶忙联系他去做上几天,赚一点生活费。”李志英说起龚荣前后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显得极有成就感,“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帮助他们就像帮助我自己。”

龚荣没办法签劳动合同,不是职工身份,工会的很多救助政策套不到他身上去,但他儿子争气,考取了遵义医科大学,工会将他儿子纳入金秋助学计划给予帮扶,再加上每年的元旦春节和中秋国庆党和政府给他送温暖,龚荣终于对人生燃起了希望,他经常对人说:“我十分感谢社区工会对我的帮助,没有他们,我估计活不下去了。”

据了解,6年来李志英一共帮助63户困难职工实现了解困脱困,她负责的片区目前尚有一户困难职工因为是单亲家庭,又患乳腺癌,需每年到昆明去做两次治疗和检查,尚没有脱困。但工会已经为她量身定做了详细的解困措施,一是为她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让她有稳定的收入;二是协调民政将其纳入低保,通过社会救助实现兜底保障;三是帮其办理大病补充保险和医疗互助,并申请紧急临时救助。

陈俊萍:热爱这份工作,别人也非常认可我

36岁的陈俊萍原本是个体工商户,曾经开过手机专卖店,做过餐饮小吃,每年收入也有二三十万元,但2017年1月4日她却突然应聘进了工会,担任佛房社区工会常务副主席,专门负责佛房社区81户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工作。

“做这份工作,全靠自己喜欢咯!”陈俊萍在工会同样领的是每个月1500元工资,但工作却做得红红火火,因为她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每次帮助别人解决一个困难,哪怕是一点小事情,自己也会非常开心。去跟老爷爷老奶奶收互助医疗费的时候,哪怕跟他们聊上两句,我都会非常满意,因为他们孩子工作忙经常不在他们身边,他们极为孤独。”

52岁的刀文学曾经当过3年兵,退伍后进化肥厂工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化肥厂倒闭后他也跟着下了岗,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2014年老婆因患尿毒症住院治疗,5年来先后花掉二三十万块钱也没有留住老婆的生命,还欠下了亲亲戚戚八九万块钱。

目前刀文学家就他和儿子两口人,因儿子在澜沧县一中读高中,学校离家尚有两三公里远,为了方便接送儿子,在陈俊萍的动员下,刀文学就利用亲戚家提供的铺面在一中附近开了一个小百货店,每月能有两千来块钱的收入,因他是特殊困难职工,还获得了“书记救助金”,生活算是有了基本保障。

在帮扶刀文学解困脱困的同时,陈俊萍还随时关注着刀文学儿子的学习和成长,她给班主任打电话,交代要多关注小娃的思想动态,有什么要及时跟她联系,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了班主任。“我有空就会去看望小娃,鼓励他好好学习。那小娃很懂事,回家会自己做饭吃,学习自觉性强,每次考试基本都在前五名,拿到了学校3000块的奖学金。”

说起这些困难职工的子女,身为单亲妈妈的陈俊萍感慨不已,“我们在入户过程中,经常看到这些困难职工家庭的小娃一个个比较懂事,都让人心疼喜欢,我喜欢跟他们沟通交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

在陈俊萍3年的社区帮扶工作中,最让她牵挂的还是刘春花家。刘春花原是老客运站下岗职工,后在工会的帮扶下应聘进入云南金孔雀交运集团实现了再就业。最让陈俊萍佩服的是,刘春花就靠着一个月2000多的工资养了5口人:74岁的老母亲、全瘫的老公、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儿子,还有一个刚从戒毒所里出来无所事事的姐姐。

3

赵志兰、陈俊萍走访困难职工刘春花

“她以前在我们困难职工档案中,后来她跟新单位签了劳动合同、交了五险,而她老母亲该享受的低保及各种政策也享受了,她现在所在的单位又有着独立的工会,按规定我跟他们单位协调后已经把档案移交过去了,但我真心舍不得这一家人。”陈俊萍说,“刘春花是一个相当有韧性、相当勤劳、相当善良、相当贤惠的女人。”她一连用了4个赞美之词来形容刘春花,显然对刘春花十分欣赏。在所有工作做了交接后,陈俊萍还跟总工会领导说,不能把人推出去就不管了,还得随时盯着点,“前两天,我们总工会领导还去看望了刘春花呢。”

“别人非常认可我这份工作,我自己心里面也会非常舒服。”3年来,陈俊萍负责的81户城市困难职工家庭已经有80户实现了“两有五保障”的目标,即有吃有穿,就业、就医、就学、社保、住房有保障,目前尚有一户未解困脱困,这一户就是李九娣家。

1

陈俊萍走访困难职工李九娣

环卫工李九娣在丈夫2005年病故后,十余年来一直尽心尽力奉养着87岁高龄的公婆,并独自将两个儿子抚养长大,还供他们上了大学。李九娣坚韧不拔的积极生活态度获得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除了每年元旦春节和中秋国庆澜沧县总工会要去送温暖外,澜沧县党委政府领导还多次亲自上门去看望慰问她本人,她的两个儿子也被纳入到金秋助学计划中。目前大儿子刚刚大学毕业,只要她二儿子大学一毕业,李九娣家就自动解困脱困了。

赵志兰:既在城市解困又到农村扶贫,很有成就感

澜沧县总工会主要承担的是城市困难职工的解困脱困工作,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到中国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中,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赵志兰就在这中间贡献了重要一份力量。

赵志兰原本是在糯扎渡镇农业服务站工作,2011年5月进入澜沧县总工会后,开始是在大厅上班,因为以前没有接触过工会工作,对这块工作很不适应。但她通过主动学习,很快进入了角色,“我服务的对象很多都是重病患者,比如癌症病人、尿毒症病人就特别多,他们在医院里心情很压抑,不但身体上要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还要经受着精神、经济上的双重负担,因此,他们会经常来找我聊天,有时一聊就到下班时间了,当天的工作只好加班完成。”

在工会,赵志兰做的主要是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包括了医疗互助、来信来访接待、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金秋助学等等,事情多、工作杂,同时她还始终参与着职工的维权工作。“患大病的困难职工很多人已经不在了,但这对于我自己是一种牵挂。”她说,“有一个病人透析了10多年,把澜沧的房子都卖了,最后一次来报她老公的账,她哭了,我也跟着哭。”

4

赵志兰在整理困难职工档案

如果不来工会,赵志兰可能早就评上副高职称了,但她一点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对现在的工作很满意,觉得很有价值,也很珍惜这份工作。随时能倾听困难职工的声音,虽然经济上更多帮不了什么,但看到他们心情变好了走出去,自己就会很有成就感。”她笑着说,看到那么多困难人群的生活状况,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工作呢。

2018年,赵志兰被抽调去担任东回镇阿永村驻村工作队员,一身挑两职,既要做好农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又身负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重任,工作连轴转,这对她来说是个巨大挑战。

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赵志兰要做的事情很多,入户调查、政策宣传、各项帮扶政策的落实、人居环境提升等等,样样她都要管,同时还要协助做好村级发展规划和党建工作。而从2019年起,赵志兰的工作重心由分片区负责转为挂组包户,顿时小阿永三组35户124人的大小事情都要她去操心,特别是帮助15户4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出列,她更是第一责任人、第一帮扶人。

“驻村后事情多、工作量大其实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的小娃没有人管,十二三岁年纪正处于叛逆期,放学后一个人在家,学校住宿紧张,又无法安排住校,我就是愧对儿子。”赵志兰说,有一次小孩喝些酒后哭着打电话给她,她也在电话里哭了,然后儿子就挂断了电话。据悉,赵志兰的老公在澜沧县南岭乡工作,她独个儿领着儿子在县城读初中。

尽管如此,赵志兰还是克服着种种困难,把驻村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她除了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外,还曾经找来两吨水泥帮小阿永三组解决了道路两边的空地美化问题;帮小阿永三组解决了一套音响、鼓等乐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经常帮儿子患精神病的李真家扎篱笆、种菜、挖地,还被寨子里的人亲切地戏称“瞧上了懒汉”;每次下组入户,她要帮身患乙肝病、精神二级残的李扎海(正在申请五保户)打扫卫生、收整家务等。“对于驻村工作,我没有什么遗憾,只是愧对儿子,我没有做好一个称职的妈妈。”

努力工作是有回报的,赵志兰因为出色的工作成绩,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优秀驻村工作队员,而她负责的小阿永三组目前仅有1户2人未脱贫。

据澜沧县总工会负责人介绍,澜沧县自2017年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精准识别工作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全县脱贫攻坚总体部署,调整充实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个办公室、1个综合机构、9 个职能工作小组来统筹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县人民政府出台《澜沧县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有吃、有穿,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会保险的“两有五保障”标准,健全完善困难职工精准识别、精准建档、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结对帮扶、防止返贫等各项制度机制,以确保城市困难职工与全县各族群众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何永富)

【责编:予笙】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