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铿锵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迈出了坚实一步。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优秀公共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丰富了公共文化的服务内容。公共文化与“科技创新”、“互联网+”深度融合,文化之花遍地开放,文化产品精彩纷呈。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被列为国家重点工作,在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上贡献不菲。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基点,而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正是符合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目标,促进文化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有了新型、高增值性文化产业,自然会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发展文化产业,道正才能功成。在文创市场上,我们既看到了缤纷炫目、充满活力、讴歌时代的好作品,也存在颠覆历史、扭曲经典、搜奇猎艳的不良倾向。要正本清源必须紧紧抓住意识形态这个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把握正确的导向,不当市场的奴隶,纠正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实现专业水平和思想内涵的双提升。
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才有出路。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5G等技术模式的日趋成熟,短视频、直播等新传播媒介让文化产品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插上了科技之翼;同时,丰富浩瀚的文化库和推陈出新的创意点,给科技应用注入源头活水。要抓住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的大势,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不断提高作品的附加值和影响力,实现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比翼齐飞。
发展文化产业,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顺应产业大势,走好融合发展之路;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农林业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要强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放眼长远,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产业的作用不可替代,广大文创从业者大有可为,要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弘扬正能量,展现精气神,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伍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