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明确部署。
近年来,云南昭通水富市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强化党建引领、推进科技支撑、引导群众参与,谱写着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篇章。
党建引领 打造红色物业
“我们小区原来无物业管理时,垃圾乱扔乱放,违章建筑乱搭乱建习以为常,环境卫生脏乱差,车辆乱停放,绿化带被一些居民用来种植蔬菜。自从社区党委帮助我们成立了红色物业管理,制定小区管理办法后,垃圾分类投放,车辆规范停放,小区彻底变了样。”家住水富市云富街道团结路社区田坝新街5幢居民周玉如是说。
而就在周玉附近的学苑小区,同样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走进小区大门,就能看到绿化地带和整洁的道路,路旁边的车辆停放有序,大门处有门卫值守。小区多年的‘顽疾’得到治理,以前的烦心、闹心变成今天的舒心。”说起居住小区的变化,住在学苑小区多年的居民蔡园园高兴地说。
城市老旧小区,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学苑小区是水富建县之初因云天化拆迁安置形成的小区之一,有居民楼18栋,住户234户。过去,小区内物业管理缺失,违法违章建筑林立,墙面瓷砖大面积掉落,地面坑洼不平,车辆乱停乱放,环境卫生脏乱差,是典型的老旧小区。
水富市市委领导主动走访社区居民,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着力从群众的需盼入手。
随后,由云富街道牵头,水富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综合执法局、工信商科局等多家部门共同参与,迅速制定小区改造和红色物业创建工作方案。从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基础设施配套、建筑外立面整治、排污管网整治、弱电线路整治、小区绿化复建、环境卫生综治整治等方面全面推进小区改造。
学苑小区通过2个多月的整治,共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682平方米,整治墙面瓷砖脱落384平方米,实施地面黑化2540平方米,改造绿化1720平方米,清理地下排污管道371米;墙面弱电线路全面整治,小区门禁系统、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照明系统建设完成,“脏乱差”的面貌彻底改善,一个靓丽的花园式小区跃然眼前。
“外墙经过刷漆,颜色更加好看了。”学苑小区的居民冯琳苏高兴地说。采访中笔者得知,冯琳苏住在这个小区已有13年。“以前带着孙子在小区散步时都很担心外墙瓷砖脱落,大家都盼着能够进行整治。如今,楼栋墙砖经过排险,我们出门都放心多了。”居住在小区多年的王婆婆说。
“我们在每栋楼一楼规范设置残疾户、重病户等需照料对象标识,列入社区党员联系对象,并和物管人员定期看望,提供‘温馨服务’。小区门口还加装了木椅,供小区老年人歇脚。”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改造,还帮助小区除掉多个卫生死角。
学苑小区的示范打造让小区居民的幸福在家门口升级,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为全市打造红色物业管理探索了成功路子。
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在学苑小区的示范下,今年,水富市在城乡10个社区全面推进红色物业管理,把支部建在物业上,建立健全社区“两委”、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议事协调机制,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推进了城市基层治理。
科技支撑 以信息化推动治理现代化
2020年10月29日凌晨4点左右,李某趁着夜光摸索出门,来到位于水富市金沙江大桥左岸一处。搬出渔网、增氧机、挂钩等捕鱼设备,不一会儿,就有17条36斤野生铜鱼陆续上钩。李某的喜悦不言而喻,他想再多钓几条,赶在渔政部门上班巡逻前赚点外快。
然而,李某怎么也没料到,仅1小时的时间,还沉浸在喜悦中的自己在夜色中会被当场抓个现行。
李某的小算盘打错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已被“天眼”盯上。
金沙江、横江水域执法历来是水富行政执法领域中最为复杂的内容之一,涉及公共安全、渔政、海事、环保等多部门执法内容和要求,加上金沙江、横江均属云南与四川两省界河,管理权限受行政区划影响,执法困难的现象十分明显。另外,单一部门执法权限有限、装备薄弱、力量分散,加之各执法部门之间联系不够,配合不力,多部门联合执法存在“运动式”、临时性执法特点和周期长、成本高、时效差的短板,执法不力的弊端严重影响到两江生态环境保护。
面对两江流域严峻生态保护形势,水富市抽调公安、海事、农业、环保、水务、住建、交通、自然资源等8个部门执法人员成立水富市两江综合执法大队。整合工作职责职能,配齐执法人员和装备,形成了综合执法力量。随后,大队认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两江非法采砂、违法捕捞、随意倾倒垃圾和排放不达标污水等行为,保护金沙江、横江水富段河道管理秩序。
为推进城市科学化管理,2020年6月2日,水富市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营。水富市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搭建融合“数字城管、智慧两江”为一体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监督平台,在管理手段上以现代化、智能化、多角度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综合运用高空智能无人机航拍、低空高清摄像头抓拍等多种手段,实现对城市‘空中、立面、地面’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监管。
水富市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和昭通移动合作,利用移动5G专网高可靠低时延、大带宽、广连接等特点,24小时不间断对“两江”水面进行监控,动态了解各个节点的情况,并根据变化和需求,第一时间派出网格执法人员。
李某抱着老观念,以为执法人员只在法定时间上下班,他没有想到的是,水富智慧“两江”系统——水富市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24小时在不间断网络巡逻。
运用“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理”的管理模式,水富市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全面受理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建设施工、河道管理和突发事件等各类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问题,同时实时监控覆盖中心城区12.7平方公里和金沙江、横江流域62.32公里河道。
通过网格员上报、3107133热线投诉、视频监控、微信平台投诉、110转接等多种渠道收集问题,并对问题集中受理研判,再分别交给各部门具体办理解决。依托科技支撑,水富市探索了具有“水富特色”的城市治理体系。
信息化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动力。2020年,围绕“精准派案、快速处置、按时结案”的目标,实现了结案率上升,超时率下降,成立半年共集中处理群众诉求19295件,处理完结19074件,办结率达98.85%。
群众参与 乡村治理“治”出新面貌
随着农村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传统的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方法手段等,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水富市决定在全市示范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夯实根基。
“我们乡村治理委员会主要是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治理。比如,每月三次由分组村民对区域的乡村公路进行清扫,铲除公路两边的杂草、落石等,确保所辖区域公路干净整洁,无交通隐患和障碍。”红岩片区支部书记兼乡村治理委员会副主任康忠莲介绍。
红岩乡村治理委员会于2020年4月19日成立,是水富市首个乡村治理委员会。治理委员会通过搭建平台、整合内部资源、借助外部力量,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围绕片区开展自治活动,主要承担组织协商议事、调解矛盾纠纷、倡导文明新风、开展为民服务、关爱困难群体等工作职责,充分调动起村民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
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要求,红岩乡村治理委员会加强对村民的培训学习,通过院坝会详细讲解人居环境“五净、三无、两规范”的具体要求,做到户户清楚、人人皆知。
“我们每月组织片区12组、13组群众代表逐户参观村民住房,对照标准和要求查看房前屋后、厨房、厕所等环境卫生,现场进行点评,最终评选出‘卫生先进户’,并纳入红岩‘星级家庭’评比积分,每季度根据积分兑现奖品。让大家争先进、当先进,光荣上榜。大大调动了村民搞好环境卫生的积极性”。红岩乡村治理委员会主任吴昌华如是说。
通过乡村治理委员的大力宣传及整治,红岩的卫生环境大大提升,房前屋后、道路干净整洁,客厅、卧室衣物摆放有序,厨房、厕所无污染及异味,整个乡村清爽干净、整洁有序,甚至吸引了其他乡镇和村(社区)来参观学习。
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良好风气,在红岩片区形成了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社会风尚,崇德向善,焕发文明新气象。随着村里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持续推进,十里八村的人都说红岩片区有了一个全新的变化。
与此同时,红岩乡村治理委员积极开展经常宣讲法律法规知识,给村民建立微信群,不仅方便大家办事,通知事项要求,也成为普及法律法规的新手段。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水富市4个镇(办)有6个示范点,示范点的成功创建,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面貌逐步形成。水富市根据试点建设的成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全市农村基层治理委员会实现全覆盖。
另外,笔者在水富市委政法委了解到,该市致力于通过政治、法治、自治、他治、共治、智治“六治联手”工作方式,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城市治理互融互促新平台,“治”出了社会活力,“治”出了和谐有序。(狄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