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号召,为推动“为群众办实事”见行见效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活动。
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笔者认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一定要讲究方法,尤其要做到“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原是指中医诊断病情的四个重要步骤,而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就是要从“望闻问切”中体察民情、听取民意、了解民苦、为民办事,这四个步骤,既讲究科学性和可行性,又要求必须循序渐进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深入群众“望”民情,观基层风貌。《通知》强调,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显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为群众服务首先就是要深入调查群众的情况,只有先调查群众的实际情况,看清真实面貌,才可以对症下药,做到精准提供服务,否则难免造成“南辕北辙”和“事与愿违”的情况。“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因此,要从基层做起,打起十二分精神,睁大眼睛向下观察,竖起耳朵认真听取,杜绝闭目塞听,将所听所见及时记录下来,只有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真正掌握基层真实情况、体验群众酸甜苦辣,才能牢牢把握住为群众办实事的真谛,让群众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
倾听建议“闻”呼声,查百姓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听取群众真实的意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意见,才是真正助益于政策方针制定的意见。同时,学会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端正听取意见的态度,有时候群众的建议可能是发牢骚,可能是因为对政策有误解而产生的,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多听群众“刺耳话”,让群众充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述求,敢于面对有意见的群众,让他们提出问题,从问题当中发掘根源所在,从而有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
放下身段“问”计策,纳民间良方。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民间多智慧,基层出人才,最了解实际情况的,往往就是人民群众,具有首创精神且有方法的也是人民群众,一直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事业发展,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因此要多向人民群众学习,多以开展座谈会、走访、拉家常聊天等形式,在人民群众中讨教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融会贯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怕麻烦群众,而要真正拜群众为师,善于纳谏听言,不可一叶障目。由此,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积极参与程度,促使广大人民群众谏言进策,为国家建设力所能及出一份力,将群众的好想法与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发展、改进工作的具体举措,是巧用民智、善借民力的务实之举。
把准脉搏“切”症结,解群众难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为群众办实事的关键在于“办”。当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听取群众建议,并且在群众中吸取经验和总结教训之后,重点在于能不能“办”下去,群众有没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就要看是否真正解决了他们的问题,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对于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止步于把问题带回去,而要结合实际具体落实解决问题,并且之后还要做到检验成果,让群众及时反馈。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当问题出现时,不能把问题放在一边,以免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一般问题变成难题,要将问题的苗头及时扼杀在摇篮里,对小问题,能立即解决的要立行立改,及时抓紧解决;对大问题,要多管齐下,出重拳、下猛药,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对未病、顽疾,要未雨绸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要善于利用“望闻问切”,只有方法用对,四管齐下,齐抓共建,共同努力,怀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作者:镇雄县雨河镇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