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一羽谈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昭通民居建设分析和对策

2021-11-29 16:11     中国发展网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伴随乡村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民居建设也越发多样性,迫使我们不得不对乡村民居、景观及规划重新认识,采用新方法对乡村经济、教育、医疗、交通、人口结构等方面深入剖析,研究他们与乡村社会环境之间形成动态的物质环境、空间、生活习俗的关联,从而使民居建设空间组织更合理,外立面更加多元化,房屋结构安全可靠。鼓励充分运用乡土材料,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私密(半私密)庭院、阳光住宅、传统民居、新型化民居建筑,从而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最大程度体现民居价值,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从而促进昭通乡村经济社会持续高效发展。

一、乡村振兴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需要

昭通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物质享受有更高的追求欲望,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管理民居建设势在必然,住房关系一户居民、一个村庄乃至整个农村的面貌,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实力,昭通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聚焦脱贫致富示范区目标定位,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高标准打造示范乡镇 30 个、精品示范村 300 个、美丽村庄 3000 个,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因地制宜建设有内涵、有品质、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也是抓好乡村振兴民居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二、现阶段昭通民居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剖析,现阶段民居仍还有以下几种情形的问题存在。造型单一使用功能不够齐全。乡村民居建设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和房屋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居民自住自建,分布零散,缺少统一规划及专业设计,建筑平面布局不理,空间及交通组织凌乱,使用功能不够齐全,外观单一的“方形”建筑较多。缺乏理性研判,村民攀比性建设,盲目追求房屋“多、高、大”的从众心理,房屋空置,利用率低,户均需要多大的房子值得探讨,村民要根据需求建房,建设适合自己居住需要,打造有价值的精品建筑。缺乏对传统建筑、古建筑的保护与改造意识,忽略老旧房屋价值,盲目推倒重建,追求一些工业化建筑材料,忽略乡土建筑材料的真正价值,忽略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缺乏对中国建筑传统元素的认识。乡村道路两侧“零”距离建房,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给后期交通发展设置了人为障碍,居民生活安全无保障。

三、现阶段昭通民居建设的发展探讨

当前,昭通实现了从摆脱千年绝对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正由集中优势兵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转变;由主要依靠上级资源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向发挥自身优势抓改革谋发展促跨越转变;由聚焦城乡面貌改造升级,向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空间组织有思想在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乡村,乡村建筑不但需要满足人们生活起居需求,还要满足生产、养殖等需要,也得尊重居民民俗习惯,如果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忽略了居民生活、生产习俗需求,实现不了居民根本意愿,居民抵触情绪就会增大,也会给村民生产、生活也带来了诸多不便。现阶段昭通乡村住宅空间组织依旧缺乏科学的合理布局,缺乏专业设计,导致室内空间布局不合理,室内空间设计动静不分,主次不分,区域划分交叉现象突出,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一定的空间浪费且凌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不了建筑功能最大化。

(二)外立面设计多元化。民居建设必须意识到,不能只关心结构安全,不该丢失传统文化,应该打造一种多元化的“中国风”的乡村外立面。建筑外立面是建筑情感表达,是一种贯穿于表现永恒性的结构之中的精神品质,应体现出当代建筑的思想文化,建筑立面多元化是中国民族文化、自然环境及民族习俗的体现。让乡村建筑立面和乡村环境相匹配,加强乡村文化外立面色彩研究,丰富建筑外立面设计,强化立面的耐久性、实用性设计选材理念,充分利用乡土原生态材料,让乡村建筑立面多元化发展,做到朴实而不奢华,有乡愁的记忆而不俗气。

(三)合理利用乡土材料民居建设是村民自主投资的建设,建设投资能力相对有限,加之建设缺少专业勘察与设计,设计是成本的关键控制因素,材料是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合理利用木材、石材、泥土等材料,可以传承当地传统工艺,让建筑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传统习俗、人文景观与视觉、记忆上的,甚至历史文化上相关联,勾画出一幅乡土特色美丽画卷,充分体现浓浓的“乡愁”气息。其实,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土、石材、木材不但不需要远距离运输和深加工,还可降低建筑材料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环境影响,在云南鲁甸地震恢复重建时,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师万丽在龙头山光明村帮扶建造的新型抗震土坯民房就是典型案例,用粘合剂将土改良,大大降低了房屋造价,相比砖混结构就能节约成本20%。

(四)注重传统民居保护与改造

乡村建筑虽然质朴,但它必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奠基石,它记录一个区域,一个时期,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保护并传承,盲目的拆除,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还会拆去了多少记忆,导致传统文化、工艺流失,最终给人们留下许多不舍和遗憾,坚持不懈保护古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哪怕是留下一幢有价值的房屋,只要它有独特的建筑元素,就有我们历史岁月痕迹存在,还可以不断体现它的价值,盲目翻新,容易忽视建筑自身的价值,不断增大生态环境负荷,把传统老宅利用高强度材料及现代施工技术进行改造,保证建筑稳定性和安全性,保留原有建筑特点,尊重当地文化习俗,优化建筑空间,提高房屋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废旧、本土材料降低改造成本,在改造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民居改造方案,做到一户一方案,重新能融入新建房屋的环境中,新房屋引入传统建筑的元素及工艺,将美丽绘于乡村,让艺术留住乡愁。

(五)实现民居价值最大化

乡村振兴是一次唤醒乡土中国的战略,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体现,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推进器,是论述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农村的有效法宝,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农村发展都还是一个永恒话题。无论发展农村经济,搞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能吸取外来资金,关键因素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乡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定位,认真剖析村庄经济形势、人口结构、产业配套、自然资源等因素,否则盲目投入资金搞建设,会导致村庄建设徒劳,人口外流,最后成为 “空心村”。

1.使用价值最大化。民居建设体量适度,结合实际,综合分析房屋用途,合理定位是关键,将来一段时间不用和无用的建筑坚决不建,现阶段乡村建设存在体量过大,空置率较高的问题日趋突出,建而不用,不但浪费社会资源,也占用了自生发展资金,村民需要改变传统民居建设方式,不建大而粗糙的房子,要建小而精的住宅。                                                          

2.商业价值最大化。建设特色民居、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民宿是当前民居商业价值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原住居民回流和热爱乡村的外来投资者的主要意图,让有思想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让退休的干部职工落叶归根,旅游者体现出主人翁情怀,寻找记忆,留住岁月时光,记录乡村美好田园生活。

四、昭通民居发展建议

(一)重视民居建筑设计。遵循“一村一风貌,一村一景观”的原则,合理利用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乡村文化及风俗习惯,重新定义乡村特征,优化乡村民居建设方案,谋划乡村发展格局,确保乡村民居建设和自然相匹配,打造多元化外立面民居建设。

(二)正确引导高质量稳步发展。乡村民居建设好比乡村振兴推进器,乡村民居建设引导是关键,实行一户一方案,打造个性化建筑,充分体现当地民族文化元素,注重乡村生产性服务建筑的配套发展,从而促进乡村产业、文化健康发展。

(三)合理利用乡土材料。乡村民居建设合理利用乡村交通体系,扩大乡村区域视角,对乡村民居重新定义,注重民居建设成本控制,鼓励利用乡土材料,唤醒乡土中国。

(四)促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打造“数字”乡村,加强对乡村物质文化保护,逐步建设农村民居管理数据平台,提供相应的政策、户型、施工技术导则等规范性文件供居民查询参考,并强化民居规划、设计、工程质量、保护的管控。

(五)发展特色民居。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居民建造特色民居,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先建带后建,轻松实现民居建设“样板引路”,促进民居建设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选择,顺势发展的步伐,把民居建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来研究,扩大乡村区域视觉,重新定义乡村建筑,促进乡村民居同区域交通、乡村旅游,乡村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高质量发展,合理利用乡土材料,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理念,融入乡村民族民间文化元素,打造与乡村特征相适应的植根于深厚中国文化现代化乡村,从而推动本地区、本区域的民居建设持续发展,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初衷和使命。(昭通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陈辉询)

 

【责编:沈中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