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经济带 > 一羽谈

新就业形态下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健康发展研究

2022-05-06 17:26     中国发展网

灵活就业的发展是就业观念和需求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灵活就业,不受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用人单位等方面的限制,其相对灵活性受到新型劳动者的热捧,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更加追捧灵活就业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新就业形态下,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就业岗位不断缩减,新型就业岗位不断涌现,致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新型就业岗位,成为灵活就业从业者。灵活就业形式给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提出新的挑战。灵活就业的健康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一、灵活就业中存在的优势

灵活就业可以有效的缓解社会就业矛盾,经济高速发展和行业的转型导致的就业问题——缺少就业岗位的缓冲区,产生的直接影响失业人数增长,退休再就业问题困难,灵活就业的灵活性可以提供有效的“缓冲地带”,其行业的灵活性,可以满足退休人员的再就业需求,失业人员的短暂薪资需求,有效的缓解社会的就业矛盾.

灵活就业有效的将人力和职位可以直接对口,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需要的员工越发高素质,高技能化,选择灵活就业可以有效满足企业和灵活就业员工的需求,灵活就业下员工的个人能力及资源能够可以充分被利用,每一个岗位将以每个人的能力胜任,有效利用社会的人力资源,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型。致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可以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行业带来的供需矛盾,灵活的就业机制,多劳多得的薪资水平,打破以往传统市场服务行业的旧模式,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互联网服务行业,灵活就业岗位可以有效满足其行业人口空缺,得益于灵活就业薪资制度,某种意义上对传统服务行业的再升级。灵活就业优化了市场服务,缓解社会商品的供需矛盾。

二、灵活就业中存在的弊端

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灵活就业者的收入差距也会因为灵活就业的形式不同产生较大差异,例如外卖员、网约车司机通常以完成的单数计算个人收入,大致工资可达到2000-5000元不等,但是网络主播、网络写手等新兴自媒体职业可得高达1-2万元的收入。过高或者过低的收入将会导致市场的不平衡发展以及市场矛盾的产生。

员工的保障问题。很多灵活就业者会同时从事多份零工工作,如果我们的工作来源于多个渠道,就很容易引发拖欠工资、交付标准不明确、个人成本增加、无规范合同保障、维权困难等问题,从而反过来影响自己的服务质量:灵活从业者与企业之间的供需服务达成一般由灵活用工平台协议约定,但假如我们所接触的灵活用工平台本身就不合规,那么作为劳动者个人,在服务过程中就很难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益,只能独立承担社会保障相关费用。

三、新就业形态下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针对灵活就业现存状况,应及时进行调整,趋利避害,以确保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就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者个人、用人单位、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四个维度提出了相关的调整对策和方案。

(一)针对高校毕业生个人

就高校毕业生个人而言,要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合理的证据和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例如,灵活经济中出现的职业往往有着不同的工作特点,高校毕业可通过签订详实细致的合同,可有效防范纠纷的发生。其次,直接的证据也是就业者保护自身的强大武器。在工作过程中,应当树立证据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注意个人的保护,严谨认真对待工作的同时学会留下视频、音频证据,以免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伤害而无法申请合理赔偿和补贴。

在合理保护个人权益的同时,高校毕业生也十分有必要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明确个人职业规划树立理想目标,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不断实现专业技能的突破,对工作始终保有热情的态度,个人的发展都将对灵活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针对用人单位而言

增加岗前培训可提高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者对于工作的适应性,可有效规避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提高灵活就业者的工作适应度,增强灵活就业者与从事工作之间的契合度,达到提高员工个人获得感、满足感的最终目的,并最终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共赢局面。

与此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和灵活就业者之间“弱从属”的问题,对其雇佣关系保有公平的原则,加强员工管理,制定合理的规范及员工守则的同时应对就业者“无保障”的问题转化为“弱保障”,以达到用人单位节省用工成本以及维护企业自身形象双方面的平衡关系,因此对于灵活就业的员工有必要发挥人道精神,为其缴纳必要的保险种类,例如工伤险等。另外,企业自身可以制定相关的福利政策,由高校毕业生从业者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险种,相关保险的缴纳也可与员工的薪酬制度挂钩。

(三)针对社会层面

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加强社会层面的监督力度。既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帮助企业加强对灵活就业者的管理,又要注意规范企业不合理用工或者薪酬制度,兼顾到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落实解决灵活就业者很难受到劳动关系法保护的窘境。引导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者个人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素质水平,以适应多样性、专业化的市场需求。通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适用范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灵活就业者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依托大数据平台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者的就业状况进行实时关注,尤其在薪酬标准、工作时长、工资发放的问题上着重把握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者的实际情况,对灵活就业者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者提供更专业的援助和支持。

(四)针对国家层面

要加快脚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灵活就业进行单独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灵活就业者在新型经济模式下的地位以及作用,针对工作的灵活特性立法也要相应具有弹性化、适用性。对现有的对于劳动者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补充以达到扩大适用范围的目的,给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者最坚实的后盾。对现有法律进行完善,在平等就业、技能培训、休息休假等方面同样适用于灵活就业劳动者。就灵活经济中的灵活特性而言,对于灵活就业者的保险制度,即保险费用的高低以及支付问题也应做到灵活、适用性强。

政府着力健全灵活就业服务体系,为灵活就业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更加全面、具体、专业的就业咨询服务,为灵活就业者在就业选择、就业过程中提供指导性意见。关于就业咨询服务的形式,线上咨询和线下咨询同时进行,做到多渠道、多形式同时进行,还应针对不同类型的灵活就业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者对于岗位有更多的事前了解。可以合理采取试点模式,探索成功经验,再由点及面逐步推广开来。

四、未来灵活就业的发展态势

后疫情时代,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悄然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灵活就业对于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全球预计将有8亿人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而未来中国会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将采用灵活用工者完成企业一个个具体的常规的项目。可以预见到的是,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用工将在未来十年进入爆发期。

灵活经济规模仍会持续扩大,灵活就业者也会相应增加,对于个人来说,就业者可自由支配工作与生活时间,不再受到固定工作时长的限制,而对于企业来说,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用工,企业与员工的共赢局面无疑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此弹性工作制度将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也将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而最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张斌) 

作者简介:张斌(1987.10-),女,汉族,河北保定,硕士,河北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

【责编:石洪】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