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江县职业中学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依托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职业情景活动为载体,融合工匠精神,打造红色校园文化,营造育人氛围,推出红色教育套餐,庚续红军精神,拓宽红色实践路径,培育“红专”良匠。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办学品位大力提升。
一、实施背景
党和国家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要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
课程要求。2020年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的迭代更新加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的职业素养、思想品德的要求愈来愈高。据用工企业的反馈,学生诚信意识、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团结协作和务实创新的精神亟待提高。
学校落实德育目标的需求。据调查,中职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法律意识淡薄,不良习惯多,纪律性、规范性教育需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学时期学生还处于“三观”形成期和人生叛逆期,可塑性很强,但“偏航”“出轨”几率也较高。学校对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德育为先”没有落到实处,德育的实效性不高。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既要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也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摘自光明日报)
“立德树人”既是党和国家的育人要求,更关乎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此,南江县职业中学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根植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工匠精神,探索出了一条“依托红色资源,培育‘红专’良匠”的红色文化育人之路,开启了红色文化育人的新征程。
二、实施条件
1、厚重的历史文化 南江地处川东北,有着浓厚的巴蜀文化,巴人的“忠勇豪放、信守正义、开放包容”的性格,深入骨髓。
2、丰富的红色资源 南江县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全国第二大苏区的中心。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浴血奋战,2.2万名南江儿女参加红军,巴山游击队壮烈千秋;仪陇朱德故里、广安小平故居,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将帅碑林,通江红军烈士陵园及石刻标语,南江烈士陵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这些近在咫尺的遗址遗迹、文物资料,为实现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党政高度重视 南江县“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依托巴中全国第二大苏区历史地位,整合中国唯一有建制工农红军妇女武装始建地及其他革命遗址等特有红色文化资源,加力推进米仓古道纳入古蜀道申报世界“双遗产”,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川陕片区红色文化公园等新发展格局,建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先行区。
4、学校积极实施 学校在县教科体局的指导下,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双减”政策、“五项管理”“四质工程”,制定了《德育工作五年规划》及《南江县职业中学红色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健全了学生德育评价体系,落实活动经费,全力保障实施。
三、主要目标
(一)育人底蕴更加厚实 校园“红色”文化主题更加鲜明,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灵、打造学生“三观”底色作用更加彰显。
(二)育人活动更加丰富 学校形成固定的红色教育“套餐”,在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中,学生赓续红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更加强烈。
(三)育人路径更加明确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技能实践为育人路径,学生的工匠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契约精神更加入脑入心。
四、实施路径
(一)打造校园红色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制定《南江县职业中学红色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打造校园红色文化。遴选500多首红色歌曲,每天定时播放,让师生接受革命精神熏陶;建好红色宣传橱窗,定期张贴南江籍马特洛索夫型的剿匪英雄肖国宝等英雄宣传画;建设红色文化长廊,宣传红军精神,讲好红军在巴故事;校园楼道、走廊张贴师生“红色”主题书法绘画作品;打造一条贯通校园的红色景观大道;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传承红色基因。
(二)推出红色教育套餐,庚续红军精神 以“传承红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开展红色教育“八个一”套餐活动。每周开展一次国旗下讲话,每月观看一部红色电影,每学期举办一次班级黑板报展评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红军故事手抄报大赛,每年开展一次传承红色基因演讲比赛,每年开展一次老红军宣讲革命故事活动,每年开展一次重走红军路研学旅行活动,每年举行一次祭扫英烈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师生接受红色教育洗礼,传承红军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
(三)拓宽红色实践路径,培养工匠精神 把“信仰坚定、不惧牺牲”的红军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组织观看“大国工匠”等系列节目,定期邀请劳模和技能大师到校作专题报告,成立大师工作室,让师生感受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们专注的工匠精神。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强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试点。打造真实的职业情景,教育引导学生在技能训练、技能大赛和岗位实习等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胜不休”的长征精神,苦练本领,为国争光,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
五、实施成效
(一)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提升 开展“红专”良匠培育活动以来,校园环境更加优美,育人氛围更加浓厚,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办学品位全面提升。2019年,省司法厅授予学校“四川省法制教育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学校获批国家第二批1+X证书“特殊焊接”专业试点,建成了浙江东西部技能扶贫“劳务培训中心”和“家政培训中心”;2020年学校与中信国安建工集团开展的“建筑高端人才培训班开班典礼暨现代学徒制研讨会”圆满举行。目前,学校“四川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业已圆满完成;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三名”工程建设项目已于2024年4月获批,学校将在新的起点上,作出更大的成就。
(二)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学生崇德向上、品行端正、习惯良好、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旅游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光雾山红叶节等大型活动礼仪服务,深受上级和社会好评。胡会静、岳丰宇等同学参加红色文化演讲比赛获得市县等级奖。在红军精神、工匠精神的熏陶下,学生勤学苦练,技能日渐精进。近三年,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14次,获市级一等奖2人次、省级等次奖26人次。取得县以上技能竞赛等级证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40余人次。在202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校建筑专业代表四川省参加在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举办的202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取得三等奖。“1+X”证书过关率达到95%,个别证书考证过关率达到100%。近五年来,学校职教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位居巴中市前列。
(三)辐射示范作用全面发挥 独具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红专”结合的育人模式,开启了学校对红色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探索之路。浙江缙云职业中专校、泸县建筑职业中专校、宜宾市南溪职业中学、巴中市内的多所中职学校先后到校考察学习,对学校“依托红色资源,培育红专良匠”的德育模式给予了高度赞誉。
六、体会与思考
1、“红专”结合,竿头日进 以地域文化为根,以立德树人为本,“红专”结合,让深植于血液中的地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契合,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工匠精神的发扬,让德育有了坚实的根基,让学生的技能学习有了强劲的动力、宏伟的目标,为学校探寻出了一条更加宽阔的素质培养之路。
2、文化育人,任重道远 实践中发现,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红色文化和工匠文化融合不深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优化德育评价方式,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与工匠文化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让学生参与面更广,参与度更深。真正把红军精神、工匠精神在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者:四川省南江县职业中学 符跃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