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耒阳是神农创耒的地方,也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耒阳人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
近年来,耒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根铸魂、标准治理、质量提升”三大攻坚目标,加快推进耒阳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扎实推进绿色耒阳、文明耒阳、实力耒阳、品质耒阳、幸福耒阳“五个耒阳”建设贡献教育力量,初步探索出了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聚焦党建引领 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更明朗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党建工作与各项工作互促共进、同步提高,让党建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大力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大书记、校长“一肩挑”和党政干部“双向交叉”任职力度,形成高效落实工作的机制体制。建立起“党建+育人”模式,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育人,制定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实施意见》《耒阳市教育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建强党建工作阵地,打造党建工作品牌,推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高质量运行,在教育系统推行标准化治理、清廉学校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强力推进,教育系统呈现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清廉学校”的形象渐渐根植在耒阳群众的心中。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各级党组织将党建工作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对接,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市教育系统已创建“三星级党支部”170个、“四星级党支部”32个,申报创建“五星级党支部”12个,选树“两新党建标杆党组织”2个,现有“国优”教师19名、省优56名、衡阳市优462名、衡阳市骨干146名……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永葆初心、敢于担当的党员教师正成为耒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耒阳始终将德育工作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实施党建带工建、团建、队建“四建联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教育。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到学校上思政课,各级各类学校党政负责人纷纷上党课,开展思政教育,形成“人人都是思政教师、科科都是思政课”的工作格局。出台《耒阳市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动本土红色文化进校园。“百校百师讲百年党史故事”宣讲活动掀起一浪浪“红色”热潮, 20余万名师生从党史故事、身边事迹、身边典型中汲取营养。若兰小学、中豪小学、欧阳海学校等15所红色教育示范校充分发挥基地育人作用,传承耒阳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印发红色本土教材《耒阳红色故事汇》4万余册,覆盖400余所中小学校、17万余名中小学生。一个个经典的红色故事,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埋下了红色的种子。全市各学校广泛开展“百名师生传唱红色歌曲、讲述革命故事”“百名中学生‘学党史,跟党走’征文”“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走进百校’ 宣讲”“百名好少年评选”“百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百名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评选表彰”等为内容的“六百”活动,厚植党恩家国情,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出精彩的人生。
二、聚焦标准治理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劲
耒阳以打造“五个样子”为抓手,以营造“五清风气”为目标,建立健全“安全底线、教育教学、作风保障”三大标准化体系,全力推进教育治理标准化建设。
教育系统将全面打造“五个样子”工程: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创新型、廉洁型的模范机关样子;清新学风、清净校风、清静教风的清廉校园样子;勤奋好学、忠诚担当、遵纪守法、服务群众的模范干部样子;政治思想好、个人形象好、履行职责好、师生关系好、健康生活好的五好教师样子;刚毅儒雅、阳光大气、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样子,最终达到政风清明、校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家风清雅“五清风气”目标。同时,汇编《耒阳市教育标准化治理暨清廉建设规范管理文件汇编》,让它成为推进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标尺”,形成“教育治理有标可量、教育工作有标可循、底线工作有标可依”的新格局。
“五个样子”工程和“五清风气”目标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建立“安全底线、教育教学、作风保障”三大标准化体系。
建立教育安全底线体系。制定出台《耒阳市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工作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耒阳市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方案》等文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不断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全面聚焦“十大防范”(防学生溺水、防新冠疫情、防心理障碍、防学生性侵、防校园欺凌、防负面舆情和信访举报、防酒驾吸毒、防校车安全、防基建安全、防食品安全),持续实行校园全封闭、监管全覆盖、学生全筛查、家访全动员、宣传全时段、教育全方位、手机全禁入、督查全过程、追责全链条的安全管理“九全”管控措施,全力打赢“五大战役”(校园安全阵地战、负面舆情歼灭战、管党治党持久战、疫情防控阻击战、“规民”工作攻坚战),落实安全底线清单82条,实行教育安全标准化治理。举全市之力打赢防溺水人民战争形成的“三定五防”工作被教育部作为防溺水典型经验在全国推介。
建立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全市严格落实教育教学“十个一”:一个封闭的管理环境;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一套系统的校园文化;一套对教师、学生、班级考核的专栏;每月一次考核过程记载;每期一个教学质量提升规划;每期一次学生音、体、美、劳的展示活动;每期一次师徒结对教学比武活动;每期一个课题研究;每期一个教学质量评价兑现。坚持督导检查经常化、评价反馈及时化、跟踪指导制度化,真正做到精耕细作、精雕细刻、精打细算,以标准化管理促教育质量提高,以标准化管理促办学水平提升。
建立教育作风保障体系。全市教育系统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重大问题快报速处、线上回复线下处置相结合、分月度排名约谈、信访举报“四个一律”、酒驾“四连带”责任追究、安全底线问题一律责任倒查、正面宣传引导与惩罚相结合等八大机制,聚焦“三重一大”、教师调配、干部任用、工程项目、师德师风(酒驾、吸毒)、安全管理、办学行为、重点(中心)工作等十个监督重点,引导教师严格遵守职业行为“十不准”(不准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准在学校公共场合吸烟、在工作期间饮酒;不准浓妆艳抹、奇装异服进入学校和课堂;不准旷工、旷课、迟到、早退、擅自调课及无准备、无教案上课;不准把个人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不准在教室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不准由学生家长、学生干部代批代改作业和代写学生操行评语;不准以分数和名次对学生进行排队,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准漠视学生中出现的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问题;不准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和迎来送往活动),严格落实师德建设9个方面及教师“负面清单”45条,全面打造“五个样子”工程,推动耒阳教育向着“五清风气”目标昂首迈进。
全市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工程、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工程、民办义务教育规范治理工程、师资队伍保障提升工程、办学条件改善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优质均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三、聚焦同频共振 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充沛
耒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最大民生工程。为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市里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学位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八组”,实施专题调度、专班推进,多次专题召开学位保障工作推进会,明确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各项目校牵头负责人,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工作,坚持一线调度、一线协调、一线督导、一线解决问题的“四线”工作法,学位建设创造了令人震惊的“耒阳速度”。
耒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财政资金,不断加大投入,贯彻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完善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实现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目标任务。
全市依据城区教育现状,合理规划城区教育布局。根据《耒阳市新建居民住宅区配套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实施办法(试行)》,全面落实房产开发小区配套建设教育设施的政策,明确房产开发的责任和义务,有效增加教育投入,扩充公办教育资源总量。近年来,新建、配建、改扩建学校39所,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1549个、超大班额726个(全部清零),大班额率从2018年的42.7%下降至2022年春季的1.41%。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经验被省政府通报表扬。
耒阳“规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耒阳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稳步推进。采取“转型发展、转制办学、有序退出”三种方式推进规范治理工作,2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转设为非义务教育学校,回购租赁5所民办学校举办公办义务教育,停办2所民办学校小学部。全市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稳步推进,75项重点任务全部完成,成功做法在全省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中期推进会上推介。
结合“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建设,加大“两类学校”建设力度,提质改造农村标准化学校14所,其中乡镇寄宿制学校10所,调整50人以下教学点151所,农村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近两年,耒阳市通过“两建一配”,改扩配建10所学校,增加公办学位11600多个;实施“两转一购”,回购租赁民办教育资源,增加公办学位12300多个;购买学位兜底,增加公办学位34400多个。8月底新增学校集中揭牌并投入使用,共计新增公办学位58400多个。
有了好学校,更要有好教师。近年来,全市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空前。通过毕业分配一批、公开招聘一批、编外临聘一批、直接考察一批、人才引进一批等方式,累计补充教师3762人。在民办学校任教公办教师按编制全部回流。建立“国培引领、省培示范、市培全员”三级培训体系,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创新项目奖评选、名师大讲堂培训、全员抱团调研和青年教师竞赛等活动,并以“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等为载体,充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对教师实施8大关爱工程、28项关爱措施,让教师在耒阳有归属感、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如今,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四、聚焦改革创新 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更恒久
近年来,耒阳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育为本“五育并举”和全面、全程、全员“三全育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双减”政策出台后,耒阳出台了《耒阳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任务清单》等文件,以作业设计大评比、校内课后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减负提质双向发力。秉着“减量不减质、优化显成效”的理念,大力加强“五项管理”,细化课后服务,切实做到增效提质,提高课内外育人水平,推动学校特色多样化发展。同时开展好作业设计大赛,创新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数量,压减考试次数,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全力打造质量提升“主阵地”。各学校按照《耒阳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要求,长抓教育教学常规“十个一”,从细微入手,从常规着力,加强对教师的“备、上、改、辅、考”等环节进行跟踪管理,以精细化管理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全市推行“捆绑发展”战略。城区学校推行集团化办学,采取“1+X”的模式,推动“三互四共五同”一体化发展,即管理互通、师资互派、学生互动;党建共抓、资源共享、文化共建、质量共评;同教材、同教辅、同教研、同作业、同考试,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把青麓学校、港湘学校、冠湘中学、童星学校、鹿峰学校、西湖学校纳入集团化管理,实施集团扩容增量。农村学校推行城乡结对帮扶,帮扶学校在制度保障、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等方面加强指导与管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最大效益,定期开展现场交流会、送教送课、抱团调研、校本教研等活动,以学促教、以研促教,形成优质、丰富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夯实基础,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吸引力。同时,大力推进13所红色教育示范校建设,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全市各学校除按规定开足体育课外,各学校开展了“阳光大课间”、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等活动,推行体育中考改革,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全市构建科学的美育课程体系,开足开齐开好音乐、美术课程,积极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推动学校美育整体发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通过上述提质“组合拳”,全市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高考成绩再创历史纪录,全市本科上线突破4500人大关;创新型人才培养成绩斐然,近几年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等著名学府深造,体艺教育成绩喜人,年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高校,一大批学生在各级体艺比赛中获奖,市特殊教育学生贺嘉俊勇夺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奥会200米金牌;市中职学校在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总数并列全国第六,位列湖南省第一。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好学校”……近年来,耒阳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市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匡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