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绥江:抓实自然资源保护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2021-12-10 18:09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绥江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金沙江下游南岸,境内金沙江江岸线长118公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三五”期间,该县通过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拆旧复垦,切实抓实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国土综合整治助乡村美丽蝶变

6月中旬的云南省绥江县新滩镇鲢鱼、石龙村(该片区俗称天宝山)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万亩李园挂满了致富“金果果”,蓝天白云下的“绿色海洋”里,一栋栋“小洋楼”“若隐若现”,四通八达的道路接连着碧水东流的金沙江,一起“奔向”山外的远方。

绥江1

“别看现在山清水秀、漫坡果绿,但以前的天宝山因地势原因,啥都种不出来。”据了解,曾经的天宝山因背靠断头山,常年干旱,地瘦、坡陡、路不通,都是“看天吃饭”,产业发展不起来,“天宝山”成了名副其实的荒山山。

“现在天宝山荒坡披上了半边红李子的‘绿装’,路也硬化了,大家出门有车坐,李子下山有车拉,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新滩镇鲢鱼村70多岁的谭必光爷爷高兴地讲道,“这一切还得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县自然资源等部门等镇村干部的帮扶,让我们的路越来越好,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为帮助天宝山群众解决“看天吃饭”问题,在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下,绥江县自然资源局积极争取资金2600多万元资金,相关部门对新滩镇实施村土地综合整治,其中完成土地平整3495亩;新建、改建田间道、生产路36条47.3公里;修建100方水池3座、50方水池9座、沉砂池4座……

“通过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如今的天宝山项目区,水泥路面宽敞、整洁,洒水管道、水池等配套设施齐全。”

在镇村党组织的引领下,通过成立种植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社,邀请农技人员到田间进行培育技术指导,带动村民发展种植半边红李子,大家的钱袋子迅速鼓起来了,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仅2021年,天宝山鲢鱼、石龙两个村种植李子面积就已达到1.2万亩,实现产量1.2万吨,产值5400余万元,带动了1800户群众,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半边红李子产业,新滩镇乡村美了、村民富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村庄等荣誉称号接踵而来。

鲢鱼、石龙村之变,也是绥江国土综合整治助推乡村美丽蝶变的缩影。近年来,该县由自然资源局牵头,整合资金1.92亿元,在全县范围内推动20个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花开遍地”,通过“国土综合整治+”方式,有效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生态屏障的全面巩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绥江2

土地增减挂钩“增”出乡村振兴底气

“以前,这一片是我家老房子和院坝,面积大概有1亩多点。”绥江县会仪镇会仪村村民邓祖奎指着一片李子园说,2017年的时候,他家易迁到了会仪村五码石集镇居住,随后政府组织他家,将原来的房子和院坝复垦成了耕地,并种上了半边红李子。“今年,李子已经开始挂果,可以上市销售,还是卖了三四千块钱,再过一两年等到盛果期,收益肯定更好。”邓祖奎信心满满地说。

“以前农村的老房子和院坝不仅闲置着,还有安全隐患。现在复垦成了耕地,种上了李子树,危旧房安全隐患也消除了,真是一举两得。”会仪镇会仪村副书记邓志全说,通过拆旧复垦,现在他们村环境变好了,群众收入也增加了。

据统计,2018年至2020年,绥江共编制获批12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案,项目总复垦规模5000多亩,预计产生节余指标2100余亩。目前,获得上级政资金支持5亿多元。

“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一增一减’,实现工农互惠、以城带乡,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耕地面积,又缓解城镇用地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自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以来,绥江县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等多种方式,让县域内一片片废旧宅基地上长出了“绿色”庄稼,在盘活土地、筹集资金用于助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同时,有效推动了绥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为绥江“三个定位”“五大战略”的落地落实奠定了基础,为谱写云南“美丽绥江”篇章提供了坚强自然资源保障。(曾三东)

【责编:沈中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