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三个聚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2022-03-08 14:44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一个个服务项目在社区落地生根,社会服务供给更加精细化、多元化、专业化。泰州市聚焦“一居一品”抓培育、“一谋四定”抓供给、“五美驿站”抓深化,社区工作品牌更具特色、更有内涵、更有温度,人民群众从中获得了更多幸福感。

泰州市民政局局长李新美表示,持续深化社区工作品牌建设,增强了社区工作的识别度、社区服务的精准度、社区治理的参与度和社区百姓的认可度。社区工作品牌成为集聚资源要素、优化治理服务的强大磁场。目前,泰州市级层面200多个、各市(区)层面400多个社区工作品牌交相辉映。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泰有爱·小巷大爱”社区工作品牌的集群效应释放出巨大能量。

“一居一品”抓培育,实现工作品牌均衡化。将服务均衡化作为社区工作品牌创建的第一原则。年初,突出“一居一品”要求,对当年社区工作品牌创建进行全面部署,明晰申报范围、申报时间、申报数量,品牌类型、创建要求、品牌内涵、PK规则。为确保每个项目“有个性、有支撑、有亮点”,民政部门主动介入,积极引导社区充分利用自然、组织和人口资源,及时为居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全市各社区普遍形成了“一个主题、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一个工作法”的品牌运行模式,涌现出“鲁班80365”“爱帮360”“段成林志愿服务站”等一批社会认可、群众点赞的社区服务工作品牌。为加强激励考核,结合综治理平安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考核,出台考核细则,把社区工作品牌创建纳入市区年终考核,以奖代补,对“十佳”和“优秀”工作品牌分别给予奖补3万元和2万元。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累计发放奖补资金近500万元。目前,全市208家城市社区实现社区工作品牌全覆盖。 

“一谋四定”抓供给,推动工作品牌项目化。围绕“社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社区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社区服务品质怎么样”这个核心,“谋需求、定项目、定载体、定主体、定机制”,编制“居民需求、服务供给、资源分布”三份清单,推动政府、社会资源与社区需求精准供给。“定项目”就是明确服务内容,根据社区资源差异和居住人员特点,择优确定服务品牌和项目,实现供需融合匹配,做到服务项目清单化,工作品牌项目化,让民生项目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定载体”就是明确服务场所,构建“1+N”服务矩阵,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开辟网格服务点、小区睦邻点、百姓大舞台、网格社群等新阵地,让社区服务多点开花,目前,全市建有睦邻点268个、百姓大舞台116个、小区活动广场133个;“定主体”就是明确“谁”来服务,坚持党建引领,明确社区法定代表人是服务项目责任人,充分整合政府归集资源、社区区本资源、社会公益资源,充分发挥社区能人、贤人、五老人员等群体作用,做大“朋友圈”,盘活“共享库”,增强工作品牌的“砝码”;“定机制”就是保障服务常态化,通过建立民主协商机制,服务内容大家提、服务方式大家议、服务效果大家评。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开展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补贴活动经费等措施,广泛聚集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

“五美驿站”抓深化,实现工作品牌区域化。以深化彩霞美—敬老驿站、青春美—希望驿站、志愿美—爱心驿站、运动美—活力驿站、城韵美-传承驿站品牌创建为目标,构建连锁型、区域互动型服务格局,推动工作品牌向成型工作法转化。出台《社区项目服务基本规范》,按照助老、文化、互助等不同类型,分类设置建设标准,对项目范围、服务内容、运行团队、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规范,提供明晰路径指引和规范服务标准。同时,将每种类型的建设标准按照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统一,既充分汲取原社区工作品牌精华,又给拟复制社区保留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各市区根据不同地缘特点,分别确定“幸福海湾”(海陵区)、“美好港城”(高港区)、“堰上人家”(姜堰区)、“靖善靖美”(靖江市)、银兴树下(泰兴市)、“楚风化语”(兴化市)等不同工作品牌名称,形成了“一市(区)一特”区域化品牌。围绕群众“进得来、用得上、都叫好”目标,社区借助邻里中心“五美驿站”,因地制宜开辟“舞动吧”“巧手坊”“书画屋”“银发潮”等空间,广泛开展具有个性化的为老、为小、为残、为特服务,社区成为百姓“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好去处。(杨波 姜存义)

【责编:沈中琴】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