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下埠镇:深化文明实践助力脱贫攻坚

2020-09-18 17:27     中国发展网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江西萍乡市湘东区下埠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注重“志智双扶”,以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抓手,用“三讲一评”让群众转思想立志气,用技术培训让群众强技能稳就业,用积分制激发持续脱贫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讲一评”根治“懒惰病”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补助”,这种“懒惰病”是很多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家住下埠镇潘塘村的刘某就是这样一位“懒人”。但谁也没想到,“三讲一评”却将刘某的“懒惰病”给治愈了。

潘塘村针对“等靠要思想”召开了“三讲一评”会,会上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纷纷发言,将刘某的懒惰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这让他面红耳赤,评议结束后,他只说一句:“太丢人了,我必须改掉懒惰的毛病!”

“原来家里啥事儿都不操心,现在养了几十只鸡,还承包了20亩地种了沃柑,他还天天通过网络学习种植技术,日子有盼头了。”看着丈夫的转变,刘某的妻子心里乐开了花。

为彻底改变在脱贫攻坚中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下埠镇统筹教育劝导、舆论引导和奖惩激励等多种方式方法,通过说身边人、讲身边事,让一些人“红脸出汗”,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理念成为群众共识。

技术培训助力脱贫

“镇里每年都会举办好几次的技术培训课,教我们很多实用技术,还给我们发放防虫害药品及肥料,真的很贴心!”西源村贫困户颜顺方说。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下埠镇每年都按时令组织油菜、瓜果等栽植、嫁接、管护实用技术培训,从起垄种植到锄草施肥,从田间精细化管理到病虫害有效防治,每一个环节都现场教学,深受群众欢迎。

家住下埠镇栗塘村的芦某,是村上出了名的“种养大户”。“刚开始发展产业的时候,我不懂啥技术,心里挺没底的,总害怕亏了,多亏镇上、村上给予我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才让我放开手脚,大胆干。”提起刚开始发展产业,他回忆道。

“针对今年的疫情,我们已经累计开展产业培训4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农业技术跟踪指导,促进贫困户产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效。”下埠镇农业农村工作局局长张承春说。去年以来,共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0次、300余人次,输送60人参加汽车修理、电商等各类培训,让有能力、有志气的贫困户有业可就、有钱可赚、脱贫致富。

“积分制”激发群众干劲

“终于能在积分超市兑换物品了,帮忙看下我兑换完还剩多少积分!”在栗塘村“同行驿站”内,村民黄新国提着刚兑换的洗衣粉,边笑边说。

为全面掌握贫困户的脱贫进度,下埠镇各村每季度都会召开脱贫分析会,由贫困户对照脱贫攻坚责任清单,逐户汇报脱贫进展情况,由镇村干部逐一进行点评。同时,将同行驿站、脱贫分析会与“三讲一评”相结合,采取爱心积分超市兑换的方式,对各项积极表现分类积分,在分数达到相应标准的情况下,可兑换相应的物品,营造出人人支持脱贫、人人争先脱贫的良好氛围。去年以来,全镇各村累计召开点评会52场次,爱心超市共兑换出物品1000多件,物品总价超过2万元,共有6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李锡念 黄琼 )

【责编:予笙】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