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江油:推行“三三工作法”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蓄势赋能

2024-08-14 16:41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四川江油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独特优势,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立足思想引领有抓手、有内容、有平台、有特色,探索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将退役军人的正能量引入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引导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图片1

发挥“三个效应”为思想政治工作蓄势

一是发挥“名片”效应。广泛开展“身边的典型”学习宣传活动,选树立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熊建新、全国十大拥军人物马远学,引导退役军人见贤思齐,学有榜样,激励广大退役军人自觉做党的事业推动者、时代主旋律的弘扬者、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二是发挥“头雁”效应。坚持“重点选、精心育、逐级用、严格管”的原则,加强“兵支书”队伍建设,建立“一人一档”动态调整机制,采取定人帮带、定岗锻炼、定向培养等培育方式,开展乡村振兴创业能力培训、基层治理培训、现场参观教学等10余次,充分发挥“兵支书”示范带动作用。全市现有250名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社区)党支部委员,其中“兵支书”60名。

三是发挥“团队”效应。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退役军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与知名律师事务所联合成立专业司法服务团队,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等服务。累计接待政策法规咨询530批次,提供法律援助42人,纠纷调解12次。

图片2

建好“三支队伍”为思想政治工作赋能

一是建好红色宣讲队伍。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中功臣模范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在全省率先组建县级退役军人红色宣讲队伍——“诗城老兵”宣讲团,深入部队、学校、企业、机关、社区开展红色宣讲36场次、受众达2.4万余人次,把党的“好声音”送到基层一线、传到群众心中。

二是建好志愿服务队伍。组建退役军人“戎耀”志愿服务队,引导志愿服务者自觉融入社会治理,成为政策的宣传员、基层的好助手、新风尚的引领者,先后深入12个社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30余次,助力疫情防控20余次,深林防灭火、抗洪抢险、防诈宣传等30余次,凝聚起“听党话、跟党走”的强大向心力。

三是建好网格管理队伍。根据全市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就业、从业、居住分布星状,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通、从业相同、服役兵种相类、人数规模适度要求,将全市划分为29个“军分区”大网格、263个“连排”小网格,对长期在外务工的退役军人,根据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对集中分布特点,按中心城市线状辐射划分为8个分区网格,由在当地商圈影响力较大的退役军人担任网格长和网格员,有效实现退役军人全地域无缝网格区域服务。

图片3

理顺“三类机制”为思想政治工作提效

一是健全荣誉激励机制。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机制,市领导干部带头联系退役军人,开展春节、“八一”等系列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退役军人心坎上。近年来,完成光荣牌悬挂3.2万户,走访慰问1300余人次,发放慰问物资80余万元,为1279名立功受奖家属上门送喜报,发放慰问金50余万元,不断提升退役军人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健全关怀帮扶机制。积极开展为退役军人办实事系列活动,帮助退役军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200余件,为7000余名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帮助困难退役军人申请帮扶解困达257人次,发放解困资金近84.25万元。

三是健全荣军拥军机制。举行首批(县域)社会化拥军示范单位授牌暨优待证优待目录发布仪式,发布房地产、餐饮、旅游、商超、银行、通信、法务等民生领域优待清单61项,所有授牌的企业均在社会优惠的基础之上,专门针对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实施“折上折”,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尊重浓厚氛围。(江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责编:蔡雨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