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何衡 刘沛林 记者袁雪飞报道 电动车和摩托车已成为现代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有关数据显示,从全国交通事故受伤人员来看,电动车驾乘人员、摩托车驾乘人员伤人数分别占总受伤人数的56%和19%。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37.5%和23.6%。这些事故的发生多为车主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不遵守交通规则所致。衡阳县是一个拥有12万人口的人口大县,电动车、摩托车是乡镇居民的重要交通工具,电动车、摩托车数量多,驾乘人员安全意识素质不一,成为管理难题,衡阳县如何破局?
交警检查驾乘人员“一盔一带”是否落实。刘沛林 摄
2月17日,早高峰时期,在衡阳县县城西渡镇一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数名交警身着荧光制服,站在拥堵的车流中执勤,疏导交通的同时对来往的电动车、摩托车进行监督,提醒骑乘摩托车、电动车按要求做好“一盔一带”。
衡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莫亚丹说:“我们推行首违免罚、轻违不罚,既严守执法底线也确保执法温度,多措并举下,我县戴盔率明显上升,涉摩电事故明显减少。”
交警对没有佩戴安全帽的电动车乘客进行劝导。刘沛林 摄
农历正月十八,距离县城十余公里以外的岘山镇正逢赶集日,执勤交警和交管站劝导员通力合作,在集镇各进出口分别设置临时执法点,对过往的“摩电”等“五小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现场劝导和纠正。
张孝辉是岘山镇交管站的一名劝导员,他介绍说,这里是当地村民出行的交通要道,特别是赶集日,驾乘电动车、摩托车的村民特别多,而他们需要每天都守护在路面,对驾乘人员进行劝导:“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群众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积极配合,岘山镇的戴盔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
交通劝导员与交通共同守护“赶集日”交通安全。刘沛林 摄
近年来,衡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力行“大道安”工作机制,跳出公安抓道安,强化农村"两站两员"建设,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在乡镇街道主要路口设置标志标语、安装交通安全提示小喇叭、电子哨兵,同时持续开展摩托车“送考下乡”活动,从源头上根除无证驾驶,便民也利民。
“我们结合集中整治与常态劝导,动态巡逻与定点查缉 持续开展电摩违法专项整治行动。通过警保联动,在农村地区事故多发的平交路口安装电子哨兵 向科技要警力,最大程度压降交通事故隐患,提升道路交通安全防控能力”衡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欧珍辉介绍说。
村里装上了“电子哨兵”。刘沛林 摄
刚开始看见村里装上了个摄像头,岘山镇紫云村村民刘增伟感觉这东西也没多少用,直到自己骑车路过,它发出了警示,他才知道这个叫“电子哨兵”:“它会语音报警,还有警示灯提醒我们,要我们注意危险,现在大家出行也都更自觉了,安全事故少了,我们也觉得更安心”
执法人员共同守护群众出行安全。刘沛林 摄
2024年,衡阳县政协提出《关于加强电动车摩托车行驶安全管理的建议》的第63号提案,获得政府特别是执法部门的高度重视,衡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持续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和“一带一盔”安全守护行动,查处各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降低交通安全风险,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通过一年的实践,衡阳县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驾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群众对交通环境越来越满意,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